如上所述,电煤价格指数可以大致反映不同区域煤炭成本,但根据公式,度电煤炭成本(元/千瓦时)=发电标煤单价(元/吨)*供电标准煤耗(克/千瓦时)/1,000,000,不同地区供电煤耗的差异将影响企业对煤炭的耗用量,进而影响度电煤炭成本。
具体地,我国煤耗区域分布呈现西高东低的现象,主要受以下两因素影响:
(1)机组参数。随着技术的进步,大容量、高参数的机组普遍具有较低的煤耗水平。我国经济呈现明显东强西弱格局,沿海省份经济水平较高,且西南地区水能资源丰富,火电通常起调峰作用,修建大容量、高参数机组意义不大,因此东部地区大容量、高参数机组占比较西部地区明显偏高,区域煤耗水平较低。
(2)机组性质。由于火电发电特性,需要冷却系统将汽轮机排气进行冷却。大多数冷却系统以水为循环冷却剂(湿冷机组),需要大量冷却水,但我国部分西部省份,特别是西北干旱区(包括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水资源尤为贫乏紧缺,该区域内火电机组普遍以强制流动的空气作为热源的载体(空冷机组),但空气的冷却效率差于水,且受环境温度影响大,因此相同参数的空冷机组煤耗通常高于湿冷机组约20克/千瓦时。
综合区域电煤价格、供电标准煤耗两因素,可以得出:由于各区域煤炭价格分化较供电标准煤耗分化显著,度电煤炭成本主要仍由区域电煤价格决定。以2016年全国平均供电标准煤耗312克/千瓦时计算,电煤价格指数每增长27元/吨,将提高煤电度电煤炭成本0.01元/千瓦时。假设2017年后6个月煤炭价格以前6个月走势的延长线发展(具体计算方法详见中债资信电力行业研究团队将于近期发布的2016年煤电盈利恶化状况相关报告),2017年全国电煤价格指数平均值将高出2016年平均值133元/吨,即2017年煤电企业仅煤炭成本即较2016年增加约0.05元/千瓦时(电煤价格指数换算为标煤价格,为186元/吨,186(元/吨)*312(克/千瓦)/1.17/1,000,000=0.0496元/千瓦时);而各地区煤炭价格涨幅不同,2017年煤炭成本涨幅预计将在0.03~0.06元/千瓦时水平。
二、固定成本与利用小时数
除煤炭成本外,其他成本约占煤电发电总成本的一半。根据我们选取的40家煤电企业样本,折旧成本约占10~20%,人力成本约占5~15%,财务成本约占15~20%。
其中,折旧成本及财务成本主要受电厂单位造价影响,人力成本主要受电厂大小、所处区域等因素影响,上述三类成本相对稳定,可近似看作固定成本(上述比例随煤炭价格波动发生变化,此处为2016年成本构成比例)。根据我们选取的40家煤电企业样本,2016年度电固定成本在0.10~0.22元/千瓦时,波动空间较大。
由于本文主要探究单位成本(单位为元/千瓦时),而固定成本主要在绝对成本(单位为元)口径固定,上网电量的多少将影响度电固定成本水平。考虑到电厂装机容量投产后通常固定不变,因此每年的利用小时数是影响度电固定成本的主要指标。
具体来看,影响火电利用小时数的因素有三个方面:
(1)用电需求
自2010年起,受经济增速换挡影响,我国用电量增速持续下滑。其中,2015年由于工业景气度下降,工业用电量转为负增长,受此影响,当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仅0.52%。2016年下半年起,随着三产及城乡居民用电大幅增加,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持续回升,最终全年回暖至5.01%。2017年以来,工业景气度回暖带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速继续上升,但城乡居民用电量增速预计将有所回落,中债资信预测2017年全年用电量增速约3~5%。
(2)清洁能源挤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