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观察界7月25日讯(记者:孟杰)
央妈不愧是咱们的“亲妈”!7月24日,央行开展了3500亿元逆回购操作!金额创下五周以来新高。
这是什么意思?
简单地说就是央行借钱给市场,然后市场用国债、金融债以及其他优质债券作为抵押,这个过程央行拥有了市场上的债券,资产规模增加。市场得到了央行“撒出”的钱,资金变得充裕!
有意思的是,7月24日,虽然央行“撒出”的钱创出了五周以来新高。但是考虑到央行前期逆回购(借钱)过程中,一些钱已经到期,市场需要偿还央行(1300亿逆回购到期),一借一还过程中,7月24日央行开展逆回购实际落到市场当中的钱只有3500-1300=2200亿元。
不过,即使这部分钱被打了“折扣”,但实际上也不少了,现在小白从“量变”和“质变”两个角度给大家分析一下:
1、量变:就在上周(7月17日-21日),央行每天都通过逆回购给市场“撒钱”,扣除到期的量后,最终流入到市场的钱有5100亿,这是6个月以来最大单周投放量,叠加上7月24日的2200亿,7月17日-7月24日这段时间通过逆回购净投放的钱有7300亿,即构成了“量变”!
另外需要补充一点的是,上周有395亿元、7月24日有1780亿元的MLF到期,严格意义上央行“撒出”的钱还要减去这部分才合理,MLF和逆回购都是央行给市场“撒钱”的两个主要方式,不同点是两者期限不同,逆回购偏短期,而MLF偏长期。
2、质变:7月17日-7月24日这段时间央行撒出的7300亿钱是基础货币,基础货币说白了就是创造M2(所有现金 所有银行存款)的货币,6月份的货币乘数是5.37。
M2=基础货币�货币乘数=7300亿�5.37=3.9万亿
也就是说如果按照6月份的货币乘数计算,7300亿的逆回购理论上可以派生出3.9万亿的M2,这是市场最终的钱,这个过程即构成了质变。
对于7月24日以及上周的逆回购操作,央行的解释主要有几点:
1、对冲政府债券发行缴款: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大家都去买国债了,市场的钱少了,所以需要“撒钱”,小白查了下数据,6月份的国债发行量确实相较前几个月要大:6月国债发行3566亿元,5月国债发行2592亿元,4月国债发行2835亿元。
2、央行逆回购、MLF到期:上面已经说过了,7月17日-7月24日一共有3300亿逆回购和2175亿,到期的钱实际上构成了央行的“抽水”!
3、为了对冲税期:一般来说,1月、4月、5月、7月、10月是财政存款的积累期,也就是说在这个时间段里是企业缴税的高峰期,企业缴税意味着缴税的钱从银行存款搬家到财政存款,即M2变少(银行存款是M2的一种),市场上的钱少了。
不过小白认为,央行这次大手笔除了上面3个理由外,下面3大原因也不可忽视:
1、正如小白在4月22日《央行到底是如何印钱》一文中说过的(微信公众号:小白读财经可查看):央行印钞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上面说的开展MLF、逆回购操作,二是外汇占款,然而近年来外汇占款金额连续下降,下面是红色方框今年1-6月份外汇占款金额。
从图中可以看出,今年外汇占款金额连续降低,5月份是215496亿,6月份是215153亿,6月份比5月份减少了343亿,这些钱看似不多,但都是基础货币,通过“M2=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公式理论上可以派生出1841亿人民币。如果外汇占款每月减少343亿,那么央行每月将少“印”1841亿人民币。
为了对冲外汇占款减少导致的市场上的水位不足,央行传统上采用的方式是降准。一般情况下,央行降准一次大约可以释放出6000亿元人民币,也就是按照外汇占款这样的幅度减少,央行应该每3个月“降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