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观察界7月31日(记者 胡海明) 自2月17日证监会发布再融资新规后,定增市场遭遇一波寒流。而发行周期短、发行风险小的可转债却重新成为上市公司补充资本的重要选择。新规发行后截至7月31日,已有38家上市公司公告称终止定增,改发可转债。而今年已发行的可转债规模也达到了801.77亿元,同比增长122.3%。
可转债市场向好,可转债基金的收益也大幅提高。目前公募市场上,名称中包含“转债”的基金数量共有30只(份额分开计算)。在6月1日至7月30日,两个月的时间内,这30只可转债基金均取得了正收益,平均收益率上涨7.61%。
可转债市场迎来扩容新契机
可转债是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换为股票的债券。当可转债进入转股期后,投资者就可以选择转换为股票。因此,可转债具备股票和债券的双重属性。
在2004年和2010年,可转债都曾迎来短暂爆发的阶段。但相比其他再融资方式,转债发行节奏的漫长和其他融资方式的出现都限制了转债的发展。其也始终未成为主流的融资工具,一直处于边缘地位。截止7月31日,沪深两市总市值规模已经达到60万亿元,而可转债(包含可交换债)的规模仅有800多亿元,今年以来的日成交量也仅不足10亿元。
2月17日,证监会发布的再融资新规却为可转债市场带来了新契机。新规从发行价格、发行规模、发行间隔期、财务性投资四个方面对再融资进行规范,使得定增的减持时间被迫延长。在定增代表的股权融资受限后,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最简单的融资替代方式便是通过债权融资。
前海开源倪枫分析转债市场扩容将带来多赢的局面:“转债组合可以看作长达3-6年的股票看涨期权组合,根据转债的特点也是某种意义上的绝对收益组合,市场的容量大了,可选择的行业和标的多了,会吸引到更多的绝对收益资金进行长期配置,获取稳定的收益,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转债市场的发展,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这对于监管当局、发行企业、投资者是多赢的局面。”
截至7月31日,已有38家上市公司公告称终止定增,改发可转债。5月14日,海翔药业公告终止定增,拟发可转债募资12.47亿;6月1日,内蒙华电宣布终止非公开发行股票募资事项的同时,拟发行可转债;此外道氏技术、歌力思、中信建投等多家上市公司都宣布终止原拟定的定增计划,改以发行可转债。
兴业证券固收团队认为,从三个层面来看,可转债将成为当前股权融资最好的替代品。从监管层的情况看,再融资新规中明确转债是不受限的,同时近期审核速度加快,显然监管层是鼓励甚至主导未来转债供给的扩容;对发行人来说,目前转债是监管层乐见的最主要股权再融资方式,而且即使不成功转股,能够实现低成本融资发行;从投资者层面来看,可转债是一类进可攻退可守的品种,可以提供更多选择空间。
可转债基金业绩大爆发
可转债市场迎来扩容新契机,可转债基金也在近期迎来了大爆发。目前市场上名称中带有“转债”的公募基金共有30只(AB份额分开计算)。除了招商可转债基金今年以来收益为-2.67%外,其他可转债基金均取得了正收益,年内平均上涨4.01%。
特别是5月下旬至今,可转债市场受到扩容等因素的影响,迎来一波不错的赚钱行情,转债市场热度也明显提升。6月1日至7月30日,两个月的时间里,市场上的可转债基金平均涨幅已达7.61%。其中长信可转债基金两个月涨幅超过10%,达12.97%。此外,华安可转债、前海开源可转债的涨幅均超过9%。
长信基金分析,未来转债一级的供给有望增加,相应的可挖掘的个券机会也会增加。“我们认为转债行情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几点,货币政策偏紧的压力有所缓和,央行提前对2季度末的流动性做了安排;监管压力有所缓和;今年转债市场的正股里有不少牛股。下半年可转债市场仍存在投资机会,转债市场的行情有望延续。”
长盛基金则表示:“在市场容量总体有限的情况下,投资者出于流动性的考虑,通常会更偏好大盘转债,也就是权重龙头,因此市场通常能够比较快速的寻找到合理的估值水平。反观中小市值的品种,除了新发行的转债,多数发行时间较早的小转债目前估值仍然偏高,市场表现也差强人意。目前转债市场的存量大概八百多亿,而等待发行的可转债就超过一千亿,其中就有很多值得期待的投资标的。这些转债发行上市后,可转债市场扩容将重新回到千亿以上规模,可转债投资有了更多的选择,也就意味着有更多的盈利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