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周末一个重磅的消息传来,跟你使用支付宝、微信支付密切相关。
8月4日,央行支付结算司向有关金融机构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要求,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同时,要求各银行和支付机构应于今年10月15日前完成接入网联平台和业务迁移相关准备工作。
南方都市报报道,一位不愿具名的支付业人士透露,“央行对网联已经下了死命令,必须完成接入,技术达到要求。几个巨头实际上表态也都比较支持,不过这个时间点也比预期要早。”
那么,什么是网联?央行为何对于网联如此重视?网联将如何影响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机构?用户的支付是否受到影响?小编根据公开资料和媒体的报道,为你解答。
从直连到网联
首先,要清楚什么是网联。
“网联”的全称是“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也被称为”网络版银联”,即线上支付统一清算平台。
在接入网联之前,不少中型和大型支付机构都采用与银行直连的模式,因此线上支付的每一笔交易并不像线下一样必须经过“银联”这一清算机构,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而言,部分支付机构相当于变相承担了清算的职能。据华尔街见闻引用的数据,目前约有90%的支付机构是直接对接银行。
▲直接模式示意图(图片来源:华尔街见闻)
据第一财经报道,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过去直连存在的弊端在于:
一是支付机构需要接入不同的银行接口,需要跟不同的银行去谈判,甚至存在一家银行的多家分行给同一家支付机构开接口,标准不一,效率也很低;
二是一些大的支付机构实际上是从事了跨行转接清算的工作,一定程度上变成了“第二银联”“第二央行”,而清算是央行或者央行特许的清算机构才能行使的权利;
三是可能存在挪用客户备付金的问题。
近年来,备付金被挪用的案件风险事件频发,为消费者带来巨大损失。央行在检查中发现,有相当比例的支付机构资金被用于临时周转。很多支付机构占用备付金去买了理财产品,甚至是进行了高风险投资,这里面有很大隐患。
“统一接入网联之后,支付机构就没有必要开设备付金账户来进行转接清算,备付金将全部存入统一的专用账户进行集中存管,备付金挪用问题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董希淼称。
▲网联模式示意图(图片来源:华尔街见闻)
央行相关负责人此前曾公开表示,网联的建立将纠正支付机构违规从事跨行清算业务,改变目前支付机构与银行多头连接开展业务的情况,以节约连接成本,提高清算效率,保障客户资金安全,也有利于监管部门对社会资金流向的实时监测。
央行系成第一大股东
支付宝、财付通分别持股9.61%
小编注意到,其实早在今年3月31日,网联平台已启动试运行,并成功完成首笔资金交易验证,正式接入央行支付清算系统。
但是此前,关于由谁主导网联一直没有结果。
根据经济观察报报道,此前支付宝和财付通(微信支付实际就是财付通)曾试图主导网联的架构,并一度成功地施加影响使得支付清算协会的方案设计者们制定了南北两大中心的方案,但这一方案遭到了其他第三方机构强烈反弹,最终未被采纳。反对的理由一方面是各家第三方支付机构顾忌巨头垄断,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对自身的信息保护等。而该方案亦与央行主导“建设金融基础设施,让所有第三方支付机构得以在互联互通基础上平等竞争”的主旨相悖,因而最终作罢。
据艾瑞咨询的数据,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合计约占有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份额超过90%。
最终近日曝光的包括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财付通、支付宝、银联商务等在内的45家机构和公司签署的《网联清算有限公司设立协议书》显示,网联注册资本为人民币20亿元整,协议各方均以货币出资,出资额分3期缴纳,出资比例分别为50%、30%和20%。
同时,支付宝、财付通两大市场巨头并未能占据主导地位,包括央行清算总中心、上海清算所、黄金交易所等在内的央行下属7家单位共同出资7.6亿占股比例达到37%,央行系成为当之无愧的第一大股东,支付宝和财付通分别持股9.61%。
▲图片来源:中国基金报
对于这样一个结果,在经济观察报报道中,一位接近央行人士称“意料之中”。央行的终极目的是将整个支付体系纳入监管下。某种程度而言,央行的目的已经达到,至于落实的进程,一切只是时间问题。
小型支付机构或获利,对普通用户影响小
如今出门不带现金已经成为移动支付时代的常态,网联的横空出世,必然将带来巨大的影响。
首当其冲的就是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机构。
经济观察报报道,一位接近网联人士透露,“支付宝和财付通的数据切了一部分交易进来,现在还不多。银行现在也在一家家地接入,前两天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开会时还提到,要求各家银行配合网联的工作,加快接入进度。”
▲图片来源:微信支付官微
信息时报记者从业内较为大型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了解到,与银行直连的平均费率通常在千分之二至千分之四左右,大型支付机构的议价能力更强,小型支付机构则相对弱势,因此就成本节约而言,网联的出现对中小支付机构更为有利。
而对于用户来说,网联的设立,不会改变用户对第三方支付服务的使用方法。若系统设计得当,性能良好,则也不会影响用户体验。
“线上清算费率或仍有下降空间,线上线下费率可能趋于统一。随之也将传导给消费者,降低使用成本,同时中小机构也能够有更多针对C端的创新,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易观支付分析师王蓬博向南都记者分析指出。
银联成最“失意”一方
不过,银联被认为是最“失意”的一方。
中国基金报报道,网联的成立意味着银联长久以来想把银行卡网上交易的清算也收归旗下的努力宣告失败。
2002年,为解决全国银行卡联网通用的问题,央行牵头成立了中国银联,全国银行卡信息交换总中心和上海、广州、深圳等18个城市有当地的“金卡”中心全部划归中国银联运营。
消费者线下银行卡刷卡消费主要即通过银联,而根据央行的规定,刷卡手续费主要是指发卡机构(发卡银行)、收单机构(收单银行)、银行卡清算机构(银联)三方分别收取的费用,三方分成比例是7:2:1。
▲图片来源:银联官网
2016年央行欲牵头成立网联的消息爆出,经济观察报曾报道,接近央行人士坦言,网联的筹建其实也有着重复投入的顾虑。“然而,且不论支付宝和银联的恩怨纠葛,从眼下的竞争态势而言,支付宝已经在实际意义上承担了最大的线上支付清算功能。从交易笔数来看支付宝已经超过了银联,让支付宝接入银联系统的想法不是没有动议过,但是支付宝基本不可能接受。”
上述接近央行人士表示,“某种程度上来讲,银联也希望承接第三方支付和银行之间的转接工作。但银联一直作为央行的‘亲生子’饱受诟病,与支付宝这样的行业巨头又存在比较深的纠葛,相关工作很难推进。支付清算协会是中立机构,由它来牵头再组一个机构,合情合理。”
毫无疑问,无论是外卡清算组织的虎视眈眈,还是网联的横空出世,对于曾经清算市场的唯一的参与者银联而言,都是值得警惕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