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财时报

梁凹如何不凹?——一个全国文明村的乡村振兴路

http://www.jingcsb.com/ 来源: 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7-12-25 19:48:26

  新华社郑州12月25日电 题:梁凹如何不凹?——一个全国文明村的乡村振兴路

  新华社记者李亚楠

  从软弱涣散的老大难村到全国文明村需要多长时间?梁凹村的回答是10年。

  梁凹村位于河南省孟津县,曾因经济落后、环境脏乱差,落下“外村姑娘不愿嫁,本村姑娘不愿留”的名声。

  从2006年开始,这个村走上了蜕变之路,今年11月,梁凹村成功“化蝶”,获得“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从外村嫁过来30多年的高素香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以前嫁到梁凹被人笑话,现在嫁到梁凹让人羡慕。”高素香说,十几年前,梁凹村还是路窄泥多,一下雨,就得背着娃送去上学。

  “现在胶鞋、手电筒都用不着啦。”76岁的赵黑接过话头,“出门就有路灯,做饭不用烧煤,厕所不用掏粪,随时都有热水,天天都能洗澡,再也不怕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美着哩!”

  基础设施改善是梁凹村十年里最直观的变化。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太阳能路灯安装了400余盏,新建了净化水厂、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厂,家家户户用上了水冲厕所,9成以上家庭用上了沼气。

  不仅如此,梁凹村还在生态美上做文章,卫生厕所和沼气池相连产生沼气,沼液沼渣作为有机肥施到地里。村里还栽植绿化树8000余棵,统一推广仿古的沟檐流水、仿木的花池,家家户户种上各类花卉,整个村子宛如一个大花园。

  “包里没钱,说话没胆”。产业是梁凹村蜕变的基石。2006年,从北京回乡接任村党支部书记已经3年的高宇飞,经过多方考察,选定了大棚蔬菜产业,带领村民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贷款建起了温室大棚,让缺乏资金的村民先种菜再还款,从那时开始,梁凹村一步步富了起来。

  高素香2006年就承包了一个大棚,刚开始还有点担心,没想到,干了一年,就把新房盖了起来,后面几年,又陆续给儿子娶了媳妇,买了小汽车。“种一茬西红柿,种一茬西瓜,有人来收不愁卖,一年挣个五六万。”

  梁凹村共625户2480人,耕地面积3700亩。高宇飞说,如今的梁凹流转土地3000亩,建成日光温室685座、各类大小拱棚1000余座,年产各种瓜果蔬菜3100万斤,年销售3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5万元。

  富了口袋,还得富脑袋。梁凹村通过文明户评选、自编自演戏曲小品、自创瓷板画等方式,带动村风民风一步步好转。2015年,梁凹村评选十星级文明户30户,“好婆婆”“好媳妇”各30人,专门制作了文化墙,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在全村营造出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

  爽朗爱笑的牛月玲是评选出的好婆婆。她笑着说:“评选活动肯定有用,照片都贴到村头啦,咱还不得起个带头作用,其他户看咱评上了,不也得争取争取啊。”

  老支书高广禄是村民间调解委员会会长。他说,刚成立民调协会时,一年调解了50多起纠纷,后来是40多起,去年只调解了14起,今年不足10起了。“纠纷越来越少,乡风越来越好了。”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高宇飞说,对照这个要求,梁凹村还有差距,他们会按照党的十九大指明的方向,继续探索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努力开创发展新局面,让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京财时报(www.jingcsb.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热文推荐

首页 | 新闻 | 财经 | 房产 | 娱乐 | 旅游 | 时尚 | 生活 | 科技 | 健康 | 汽车 | 教育 | 今日北京 | 电子报

Copyright © 2008-2016 备案号:京ICP备09109218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9084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20080118
关于同意京财时报设立互联网站并提供新闻信息服务的批复

友情链接: 大粤日报 时尚周刊 京晨晚报 投资观察界 新讯网 西北商报网 万亿财富网 中国投资界 新尧网 中国证券期货 广东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