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官方收盘价报6.4417,较上一交易日官方收盘价涨263点,创逾两年新高。
兴业研究外汇商品高级分析师郭嘉沂认为,从主体行为来看,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动力在于,部分春节前待结汇盘形成“刚性需求”,构成人民币短期升值动能,美元指数和美元对人民币跌破重要支撑后,购汇盘倾向于短期内保持观望。
数据显示,截至同日18:10,美元指数已跌至90.45左右,创下2014年12月底以来新低。郭嘉沂认为,新兴市场股市表现不俗,非美经济体货币政策全面“反攻”预期升温施压美元,在全球经济全面复苏的背景下,美国经济的相对优势无法体现,美元近期陷入全面被动局面。
人民币涨势汹汹
今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大幅调升358个基点,报6.4574,为2016年5月3日以来最高。在岸、离岸人民币也相继走高,在岸人民币在连续突破6.46、6.45、6.44、6.43几道关口后,再度发力,冲破6.42关口,盘中一度升至6.4138。离岸人民币也突破6.42关口,最高涨至6.4159。
截至16:30,在岸人民币对美元官方收盘价报6.4417,较上一交易日官方收盘价涨263点,创下了2015年12月10日以来新高。
近日“逆周期因子”系数调整以来,市场一度出现了对人民币贬值的隐忧。“2017年5月26日‘逆周期因子’加入揭开了人民币升值序幕,市场对此次‘逆周期因子’系数调整的情绪性反应倾向于人民币贬值。然而,自1月10日以来,境内外人民币相对美元连续升值。”郭嘉沂称。她认为,首先,“逆周期因子”调整后,人民币升、贬两个方向的变动弹性都会加大。“逆周期因子”加入前,人民币贬值预期大行其道,所以“逆周期因子”加入之初,几乎都在约束人民币贬值预期超调。此次“逆周期因子”调整后,人民币升、贬幅度都会扩大,整体汇率弹性提升。
其次,由于市场供求“跟随”美元指数双向变动,美元对人民币与美元指数走势更加一致。上周周中以来,美元指数大幅下挫,带动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郭嘉沂认为,“逆周期因子”调整增加人民币升、贬两方向弹性,并促使即期汇率与美元指数走势更一致。在美元指数跌破重要支撑、有可能继续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尚存短线升值空间。
展望后市,从主体行为来看,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动力在于:第一,部分春节前待结汇盘形成“刚性需求”,构成人民币短期升值动能;第二,美元指数和美元对人民币跌破重要支撑后,购汇盘倾向于短期内保持观望;第三,春节前不急于结汇的主体,可能等待节后美元对人民币升值波段结汇,届时会压制美元对人民币升值动力,尤其是前期结汇盘集中区域。
郭嘉沂提到,当前市场对于2018年初欧洲央行修改政策前瞻指引的预期较高,倘若1月25日欧央行议息不及市场预期的“鹰”派,美元指数可能获得阶段性上升动能。另外,在一季度美联储有可能加息的背景下,国内倘若不跟随“加息”,或使得人民币面临可控的贬值压力。
美元陷入全面被动
截至1月15日18:10,美元指数已跌至90.45左右,创下2014年12月底以来新低。
目前,市场风险偏好维持高位,新兴市场股市表现不俗,非美经济体货币政策全面“反攻”预期升温施压美元,在全球经济全面复苏的背景下,美国经济的相对优势无法体现,美元优势无法体现。
从增长预期上看,下周四中国将公布第四季度GDP数据,从2017年全年增速将达到6.9%的市场普遍预期来看,暗示第四季度经济依旧稳健。若数据良好可能引领新兴市场股市继续上涨,美元继续走弱。
从货币政策看,1月23日和25日日本央行和欧央行议息将对市场预期造成重大影响,预计两者都会比较克制,大概率导致市场预期降温,欧元、日元进入回调,在此之前将继续保持强势。
从贸易保护看,特朗普政府的强硬立场毋庸置疑,全球的贸易摩擦仍将继续。郭嘉沂表示,从历史上看,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往往伴随着美元指数的疲软。
综上三点,市场较多的声音认为,美元指数近期将大概率保持总体疲软、反弹有限的行情。上周美债收益率突破2.50%,但主要原因在于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和全球经济复苏导致的债市全面走熊。
“我们认为近期美国单方面的因素难以助力美债收益率突破2.60%。而在全球债市收益率同步走高的情况下,美债收益率无法对美元形成有力的支撑。”郭嘉沂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