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他介绍,经过去年对同业、理财、表外业务的监管,银行业资金脱实向虚势头得到初步遏制,银行业总资产少扩张16万亿元,银行理财少增5万多亿元,银行通过“特殊目的载体”投资少增约10万亿元,交叉金融产品的野蛮生长趋于停止。
但是银行不良资产反弹压力较大,相当多金融机构内控机制不健全,影子银行存量依然较高,违法违规金融行为还时有发生,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不健康现象和国际上的各种不确定因素都可能对金融体系形成冲击。由此构成的“灰犀牛”和“黑天鹅”隐患威胁着我国的金融稳定。
大资管“野蛮生长”多年,一直饱受诟病。但各金融业态相互叠加,普通人即使有质疑也难以言明其中利害关系。
据海通宏观分析师姜超统计,2007年银行理财规模5000多亿元,2013年底达到10万亿元,2017年初已经达到30万亿元;从大资管来看,2014年末整个资管行业规模20.5亿元,2017年三季度末53.5万亿元,而银行通过非银机构进行投资是推动大资管行业快速增长的最重要因素。
2015年的股市震荡不仅揭示出股市“配资加杠杆”的问题,更暴露出大资管背景下,金融混业伴生的监管缺失。证监会主席刘士余2016年12月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致辞,将彼时关于金融监管的争论推上顶峰——“我希望资产管理人,不当奢淫无度的土豪、不做兴风作浪的妖精、不做坑民害民的害人精”。随后,强监管从证券业向保险、银行等进一步扩展。
以银行市场为例,2017年银监会共作出3452件行政处罚决定,在全系统形成强监管、严监管的氛围,银行业合规经营意识有所提升。
资产管理行业的重塑,也是整个金融系统回归本源的过程。郭树清在近日的采访中也表示,攻坚战的目标是要使宏观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金融结构适应性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明显增强,硬性约束制度建设全面加强,系统性风险得到有效防控。围绕上述目标,银行业要努力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三个方面的良性循环。
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其行为直接关系到金融体系的健康。
郭树清针对金融机构的表态也十分有力度,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当前规范的股东管理和公司治理没有同步跟上,既存在股东不作为、不到位,从而导致“内部人”控制问题;也发生了少数股东乱越位、胡作为,随意干预银行正常经营的问题。不仅存在有的股东甚至把银行当作自己的提款机,肆意进行不正当关联交易和利益输送。还有少数不法分子通过复杂架构、虚假出资、循环注资,违规构建庞大的金融集团,已经成为深化金融改革和维护银行体系安全的严重障碍,必须依法予以严肃处理。
华创证券研究所固定收益组组长周冠南认为,央行自2016年三季度开始逐步收紧流动性,三会则针对金融机构“乱搞同业、乱加杠杆、乱做表外”等金融乱象加大整治力度,这是金融监管的第一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监管层重塑规则,推出资管新规,并围绕新规推出一系列监管措施。2018年则将进入第三阶段,即监管协调统一,推动行业归本溯源。在去年“三三四十”专项治理基础上,银监会1月13日再发《关于进一步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4号文),深入推进整治乱象工作。
“2017年只是控制乱象增量,2018年还要更进一步,试图去解决乱象的根源。”她认为,新老划断的标准比想象更严格,风暴模式即将开始。
至于业内猜测的监管会对“处置风险的风险”、“金融创新停滞不前”、“制约实体经济发展”等问题投鼠忌器,她认为这都不会成为监管出手治理乱象的制约条件。因为,监管层显然是在充分考虑上述问题之后采取的措施,而且有了前一年专项治理和评估的基础,下一步监管工作的强力推进只会更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