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最高,只有更高。低迷许久之后,开始大象起舞的银行股,从个别股票一枝独秀,开始全面开花的集体上扬。
1月23日银行股再次集体大涨,截至上午收盘,建设银行A股涨5.41%,工商银行、光大银行、宁波银行均涨幅超3%,招商银行、中国银行、平安银行等涨幅超2%。
22日,在3400点上方盘桓许久的沪指,终于突破3500点。这一波行情中,银行股功不可没,而工、建、中、农四大国有行年内平均涨幅达到14.2%以上;平安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等股份行,年内涨幅也全部超过10%。个别小盘银行股年内的最高涨幅,更是达到了45%左右。
资产质量、业绩改善预期较好,是银行股这一波行情的支撑力量。“总体来看,整个商业银行2018年的资产质量、经营,可能都会稳定向上。”业内人士分析,随着2018年的经济稳中趋缓,去杠杆、资管新规落地,银行表外业务回表,会促使信贷需求上升,对银行利差、息差有所提升;资产质量好转也有助银行减轻拨备压力。
不过,银行业隐忧依然存在。保本理财、非标资产回表,会提高银行表内负债成本,同时导致银行部分业务流失,加上强监管的到来,银行部分尚未入表的不良资产也会暴露出来,对银行的经营产生影响。同时,部分银行的资产充足率受此影响有所下降,产生更多融资需求。
银行股集体起舞
1月22日,张家港行(002839.SZ)领头大涨,开盘几分钟便以16.17元的价格涨停。然而,涨停未能持续10分钟就被打开,随后震荡走低,最终以下跌收盘,报收于14.54元,下跌0.15元,跌幅1.02%。
23日,张家港行以跌停价开盘,跌幅9.97%。22日晚间公告,将有6.53亿股首次公开发行前已发行股份于1月24日上市流通,占公司总股本的36.15%。
尽管如此,进入2018年以来,张家港行涨幅仍然颇为可观。从1月2日到1月22日,14个交易日中累计上涨超过2.9元,涨幅达到26%以上。按照盘中最高价计算,累计最高涨幅接近45%。
在这一波行情中,股价飙涨的不仅仅是张家港行等中小银行。助推大盘上涨的主力,仍然是银行股中的“万亿俱乐部”。2018年初以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宁波银行、招商银行、南京银行等银行的股价屡创新高。
这种情况在最近几个交易日中体现尤为明显。1月18日,银行板块集体爆发,四大银行股犹如脱缰“野马” ,建行当天收盘大涨7.03%至8.98元,盘中上摸9元历史高点;工行大涨6.10%,盘中创出7.15元历史新高,并走出八连阳的趋势,区间涨幅达到17.46%;农行、中行分别上涨3.55%、2.83%,农行盘中也创历史高点。
此后,四大行继续上攻。截至1月22日收盘,工行报收7.17元,盘中最高7.35元,打破前次高点;建行、农行22日虽然翻绿,但也在盘中探至9.34元、4.53元的新高点;收平的中行,盘中则一度达到4.52元的新高。
大型银行股疯涨,股份制银行并不甘落后,甚至领涨银行股。以招行为例,2018年以来涨幅虽然只有14%左右,但目前已经站稳30元以上位置,23日午盘达到33.90元,不仅比去年同期上涨近1倍,且股价在A股银行股中雄踞第一。此外,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几年以来股价涨幅也分别达到18%、11%以上。
A股的表现,甚至已经传导到H股。按照1月22日收盘价,2018年以来,工行、建行、中行、农行H股分别上涨了0.8、1.2、0.56、0.8港元,区间涨幅分别达到12.8%、19.3%、15.6%、21.7%左右;招行、中信银行H股则累计上涨了约18%、22%。
除了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几家在H股上市的中小银行也轮番上涨。如重庆银行,去年12月29日报收于6.22港元,而1月22日报收于7.03港元,今年累计上涨0.81元,涨幅超过13%。而早在H股上市后的一段时间,包括重庆银行在内的几家内地银行股,股价长期低迷,还曾一度破发。
东吴证券认为,2017年宏观经济平稳收关,坚定看好银行板块。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目前银行板块估值水平为1倍左右,仍处于较低位置。 以目前估值最高的招行为例,其2017年前三季度每股收益2.33元。按照目前的股价,估值也只有10倍略高。
“工行、建行最近涨势出乎意料,如果不出意外,工行的市值又会在今年一季度重新成为‘宇宙第一大行’。”某股份制银行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银行股上涨,除了市盈率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目前资金抱团取暖,但小股票进出不便,大市值的银行股就成为资金的最好目标。
多空博弈
资金因素之外,资产质量、业绩改善预期较好,是银行股这波行情的支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