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英国率先启动了全球首个“监管沙盒”(Regulatory Sandbox)项目,试图为金融科技创新提供一个短周期、小规模的安全测试环境,以缓冲监管与创新之间的矛盾。随后,沙盒监管理念迅速传播,陆续在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中国香港地区、瑞士等国得到发展。
报告称,由于国内传统金融业长期垄断经营以及普惠金融供应的严重短缺,使得小微企业与个人得不到正规金融的服务支持。同时,互联网金融初期野蛮发展出现了诸多风险事件和群体性事件,风险事件的处置基本是事后的司法救济渠道,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整体上是一个被动响应式的监管实践,没有构建一个基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以及互联网金融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主动式、包容性监管框架。
“新技术的发展应用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沙盒监管的好处是它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给你提供了这个空间,允许在一定框架内进行创新试错、总结修正,而不至于产生一些不可控的风险,然后行业和监管都能够从沙盒中吸取经验,提炼出适宜的规则。即不能允许天马行空式的放任发展,也不应该产生问题后就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了。”网金社首席合规官刘智秀表示。
央行科技司司长李伟之前在上海召开的支付清算发展论坛上认为,应加快搭建一块“试验田”作为缓冲,以便金融科技走入市场前进行小范围验证。这也是沙盒监管理念的一种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