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移动互联网的应用范围正迅速扩展,已成为“互联网+”发展的主流方向,而作为移动互联网和金融服务相结合的产物,商业银行新年伊始便将移动金融作为线上渠道创新的重点,并将电子渠道建设重心从PC端转移至移动端。
近期,股份制银行中,民生银行直销银行迎来2.0升级版本;光大银行推出新版手机银行,选用银联标准的二维码为“卡户分离”做准备;而中信银行手机银行则上线智能投顾,在财富管理中进一步融合人工智能应用。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国内已有约113家银行开通了直销银行业务,其中,国有银行1家、股份制银行11家、城商行68家、农商行30家,其他类型的银行(民营银行、外资银行)3家。此外,作为唯一一家获得独立法人资格的直销银行百信银行,已于2017年11月18日正式开业。
据艾瑞咨询估计,2016年全部直销银行的总资产规模约在6300亿元左右,占银行资产规模的比重仅为0.2%,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不过,《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创新报告》(下称《报告》)指出,互联网业务本身的安全性以及客户的接受程度等,制约了直销银行业务的发展。目前,虽然成立直销银行的机构数量不少,但产品依然相对单一。
作为我国第一家“线上”直销银行的民生银行,4年来客户数1100万、金融资产1100亿元。新年民生银行直销银行迎来转型,该行近期宣布将直销银行升级到2.0版本。民生银行直销银行事业部副总经理罗勇表示,2.0版本运用了“财富云”、“网贷云”、“支付云”、“数据云”这“四朵云”,试图构建闭环的“共享自金融平台”模式。
除了直销银行,手机银行已作为商业银行布局移动端的重点。第一财经记者发现,除了理财、基金、贷款等主流金融服务,商业银行的手机银行还会提供多样化的非金融服务,例如,光大银行通过与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合作搭建了个性化资讯栏目板块;建设银行则提供包括家政服务、法律服务、体检预约、智慧加油等;民生银行则增加京东商城、跨境精选、品牌团等购物项目。
《报告》分析称,手机银行目前已成为商业银行线上渠道建设的核心,也是零售业务资源投入和营销的重点。各大商业银行在应用金融科技、不断充实手机银行功能的同时,还推出了各种营销手段及优惠政策吸引客户群体,手机银行的用户数量和活跃度迅速提升。
此外,为应对第三方支付在小额、零售支付领域的冲击,商业银行在手机银行端做了大量的移动支付创新,在适应客户需求的同时,更好地与各种生活场景相结合。
在远程支付领域,用户可以使用手机银行获取账户管理、投资理财、汇款支付等移动金融服务。在近场支付领域,商业银行参与到移动运营商、银联、第三方机构和终端设备生产商等主导的近场支付产业联盟中,与产业链相关运营主体达成合作,提供后台结算服务等。目前,主要商业银行的移动客户端已经配备的移动支付方式,除了短信、摇一摇、图片、音频等,二维码支付和刷脸支付也正在普遍开来。
1月23日,光大银行推出的新版手机银行率先选用了银联标准的二维码以及Fido生物识别安全技术,在转账、缴费、充值三个功能中全面支持面部ID及指纹识别。
根据2015年底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允许有条件的银行探索将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作为核验开户申请人身份信息的辅助手段。
光大银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杨兵兵表示:“选用银联标准二维码是希望未来银行间二维码标准能够统一,从而实现各家银行APP、设备之间的互通互联,未来‘卡户分离’之后,银行卡不再是重要的介质,手机将成为重要的介质。而手机这一介质与设备实现连接,目前最便捷的方式就是二维码。”
除了股份行,近日,在支持借记卡、准贷记卡的基础上,农业银行ATM刷脸取款试点开通了存折支持功能,同时启动了ATM二维码取款全行推广工作,利用二维码技术,将移动金融服务与传统ATM相结合,提供了一种无卡取款服务,预计5月底前,全行所有在线运行ATM设备都将具备这两项功能。
(第一财经记者亲测农行刷脸取款)
在近日举办的2017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上,第一财经记者体验了农业银行展区展览的刷脸取款。无需插入银行卡,通过正视摄像头,保持与摄像头50cm内距离,便可完成银行卡和身份的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