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的价格在2017年暴涨13倍,且波动剧烈,比特币也从技术狂人和不法分子的“地下世界”一跃成为主流投资品种。今天,已经有接近1000种不同的加密资产在市场上交易,总计市值接近5400亿美元,其底层技术区块链也成了大型金融机构无法忽视的新兴革命性技术。
达沃斯一财专场“数字货币:泡沫资产?”辩论会
值得一问的是,这些加密资产最后真的会不断发展并持续繁荣么?抑或是,它们究竟是不是泡沫、诈骗、庞氏骗局、洗钱的工具?或是下一场金融危机的种子?
近期,不少央行宣布将探索或试验基于区块链技术和其他技术的央行数字货币(CBDC),这对加密货币意味着什么?央行数字货币是使用区块链技术还是其他技术尚未得出定论。
鉴于科技开发者、投资者、监管层和央行家看待加密资产的角度都不尽相同,因而很难达成共识。为此,在世界经济论坛(冬季达沃斯论坛)期间,第一财经的“数字货币:泡沫资产?”辩论专场旨在为比特币等加密资产、ICO(首次代币发行)、区块链技术谱写未来的发展路径。参与讨论的嘉宾涵盖央行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资深投资人,可谓是一场阵容强大的“世纪大辩论”。
《第一财经日报》副总编辑、第一财经研究院院长杨燕青
本场辩论由《第一财经日报》副总编辑、第一财经研究院院长杨燕青主持,犀利的提问之下,瑞典央行副行长西西里亚·史金斯利(Cecilia Skingsley)、耶鲁大学Sterling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席勒(Robert J. Shiller)、Radian Partners创始合伙人朱晋郦 (Jennifer Zhu Scott)、Index Ventures联合创始人尼尔·瑞默(Neil Rimer)四位嘉宾观点激烈碰撞。
比特币是资产,是场有趣的实验
在传统经济学家眼中,比特币似乎少不了被冠上洗钱工具、大泡沫的“罪名”。不过,在此次辩论中,史金斯利和席勒口下留情,认为比特币等加密货币更是一种“资产”而非“未来货币”。席勒更是提及——相比于其他技术,大家对比特币的关注似乎太多了点。
当被问及“如何看待比特币的基本价值,是否认为比特币等数字货币有一天会取代一部分传统货币”时,希勒列举了一些过去的例子。
耶鲁大学Sterling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席勒
他称,1979年时,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提案,针对金本位的失效,有人提出“补充美元”(compensate dollar)提案,即推出一种由黄金价值支持的纸币,通过货币权威部门使得其购买力保持始终恒定,“谈论了好久,但从未实现。”他称。
另一个例子是发生在1967年的智利的一种叫Unidad de Fomento的帐户单位,为了保持其价格稳定,需要不断调整通货膨胀率,但最终Unidad de Fomento也只在南美洲一些地区被使用。
由此谈及比特币,希勒表示,比特币是一个“有趣的实验”。“比特币是另一个非常聪明的想法,我对这个技术印象深刻,但是在我看来,这是另一种技术。我倾向于认为比特币是一个有趣的实验,这不是我们生活中永久的特征。我们过分强调比特币,我们应该(将关注)扩大到区块链,区块链还有其他应用程序。”他称。
史金斯利认为比特币的众多属性决定了其并不适合成为一种货币。“比特币波动太过剧烈,因此不是一个好的货币。同时,如果用比特币作为法币,一定会造成通缩。当然你们可以将其作为一种资产,只要人们认为一样东西有价值,就可以作为资产。”
瑞典央行副行长史金斯利
学者普遍认为,虚拟货币具备通缩性,将抑制经济发展。比特币将在2140年达到2100万数量上限,数量有限使得虚拟货币很难成为与现代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交换媒介,若成为本位币,必然导致通货紧缩,抑制经济发展。
此外,比特币缺乏国家信用支撑,难以作为本位币履行商品交换媒介职能;缺少中央调节机制,与现代信用货币体系不相适应。
当然,也有人质疑,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那篇关于比特币的旷世论文诞生于金融危机期间,那时大家对央行完全丧失了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