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去杠杆、资管新规等强监管的影响已经导致中国债券收益率提前大幅攀升,底子已经打高了,外加后期中国通胀预期并非不强烈,因此美国的溢出效应有限。”吴照银告诉记者。
不过,中外资基金经理也普遍预计,中国国债利率中枢目前尚未见顶。
“我们从去年开始就一直维持短久期的操作策略,根据一些通胀细分数据,我们认为上半年经济大致无忧,通胀仍可能存在一定上行压力,部分监管细则尚未落地,预计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可能会到4%~4.2%。”富达利泰债券投资总监黄嘉诚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虽然买同业存单是保守策略,但它不能代替利率债,基金仍需要维持一定利率债仓位,因此短久期仍是主要操作策略。但一个季度后,如果收益率到了4%~4.2%,也可以考虑长久期配置。”他解释称。
眼下,市场的疑惑在于,一方面是去杠杆下整体流动性、货币投放收缩,利空债市,另一方面是非标回表、非标转标,推升债券等标准化产品需求,但如果就“净影响”来看,究竟对债市是利好还是利空?
中泰证券认为,目前债市的主要矛盾依然是银行业务收缩与社会融资需求缓慢下降的组合,广义流动性冲击使得近期债市难以出现趋势性机会。而在银行收缩过程中,两类资产可能会表现相对更好:一类是以基础货币配置资金为主的国债;一类是当同业存单规模逐渐萎缩后资产端起到替代效应的短久期信用债。
从长期来看,银行广义流动性的收缩会对实体经济产生一定影响,当非标受限的效应逐渐显现,银行的资金投向更加纯粹时,就有助于降低全社会融资成本,加之银行对非银的信用收缩接近尾声、重新达到平衡之后,则有可能出现社会融资需求速度快于资金供给收缩速度的局面,届时利率将重新迎来下行机会。
此外,第一财经记者也了解到,外资的配置盘也可能对中国利率债市场起到支撑作用。“我们的欧洲团队已经在探讨通过何种渠道加仓中国债市,目前收益率、汇率都对外资极具吸引力,主要尚在探讨的还是税制、评级和资金流入流出顺畅性的问题。”一位外资债券投资经理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