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他介绍,不同推广渠道有各自不同的优势。例如,如果与视频网站的第三方签订协议,则可能会有一些打包的附加权益,包括本身的广告权益、后期的推广宣传(微博、微信)等。
他还表示,如果与电视剧片方签约就没有这种权益,但会有一些第三方代理无法提供的服务内容,比如明星的资源、电视剧的海报推广等。同时,如果与剧组合作,对于中插广告的演员或许还可以选择。目前,创意中插广告的内容很少由主演来完成,大多为戏中配角,或男/女二号、三号演员等来完成。
互金平台瞄准电视剧中插广告这一市场,主要是看中电视剧IP强大的流量。根据此前媒体报道,有关中插广告的价格不一,有按照次数、集数不同的收费模式,价格在100万到300万不等。而根据IP、演员阵容的不同,价格也有所区别。
目前,中插广告价格在市场上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据业内人士介绍,行业内主要以播出时长计算费用。而根据广告类别不同,价格也有所区别。据了解,目前互金平台植入广告的方式主要包括,映前广告、中插广告、压屏条广告、创可贴广告、剧中植入,以及整体冠名等几种形式。
比如,中插广告按照集数计算、贴片及压屏广告则按照次数来计算,最后形成一个整体打包价格,又根据网贷平台与第三方代理、电视剧片方的议价能力不同,会有不同的折扣。在播出安排上,由第三方代理公司或网贷平台自己与剧方进行协商。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成本较高的推广广告形式并不会一直存在于电视剧中。据了解,在电视剧播放结束后,中插广告等广告形式会在网站平台上保留几个月,之后便不会再看到了。
合规边界引争议
第一财经记者此前采访了多家进行过电视剧广告投放的互金平台,然而这些平台相关负责人虽对行业情况进行了介绍,但对自家投放情况均避而不谈。这或与2017年末关于网贷、现金贷等监管政策密集落地有关。
互金平台投放中插广告的创意形式,是否也受到监管治理?此前,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曾对媒体表示,网贷平台青睐中插广告,与监管层对互联网金融广告的严格监管有关。
在网贷行业野蛮生长、相关监管政策落地以前,网贷平台主要通过线上线下进行大规模营销宣传。但一些网贷平台在广告宣传过程中进行虚假宣传,通过夸大产品收益率等形式诱导消费者,部分平台甚至之后出现跑路、欺诈等现象,侵犯了消费者权益。
2015年,新《广告法》禁止了互金平台的线下广告投放,广告内容也被加以限制。监管趋严的形势下,互金行业步入寒冬。
2016年4月,工商总局等17个部委出台《关于开展互联网金融广告及以投资理财名义从事金融活动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划定“红线”,不得包含九条内容。例如,对金融产品或服务未合理提示或警示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承担风险责任的;对未来效果、收益或者与其相关情况作出保证性承诺,明示或者暗示保本、无风险或者保收益的;对投资理财类产品的收益、安全性等情况进行虚假宣传,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等。
2016年8月,银监会发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又明确规定:“禁止网贷平台自行或委托、授权第三方在互联网、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电子渠道以外的物理场所进行宣传或推介融资项目”。
上述接受采访的互金平台公关负责人介绍,由于政策的限制,互金平台广告推广渠道非常受限,特别是不能通过收益率等夸大介绍产品。随着监管趋严,不少平台被迫选择退出或转型,网贷平台都在不断寻找机会以增加获客,中插广告等广告形式则成为了一个更优的选择。
然而监管大网正逐渐扩大,整治中插广告等监管鼓点也开始密集敲响。
继北京下发最严网贷整改要求之后,2017年10月10日,深圳市金融办向辖区内部分互金平台下发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事实认定及整改要求》(下称《整改要求》),《整改要求》提出,在平台宣传方面,禁止平台通过线下网点推介项目,获取资金,也不得委托第三方线下推介。平台不得通过电视和广播宣传——这一条对目前火热的互金平台的电视剧植入广告造成较大影响。
第一财经记者在朋友圈看到,一位朋友在观看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后就表示,被其植入的某网贷平台中插广告洗脑,并已下载该网贷平台APP。
有业内人士表示,一些网贷平台的中插广告确实存在违规现象。比如,广告词容易误导消费者;风险提示被隐藏,不容易发现;广告宣传与实际相差甚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