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企能更精准掌握成本,医疗机构则获得新的客户,随着优质医疗资源变成“奢侈品”,险企与医疗机构合作的步伐正在加快。
险企、医疗机构跨界合作,并提供专门健康管理服务,大力打通医疗资源之间的联系,甚至自建医院,成为保险公司近年来一大新兴潮流。公开信息显示,2017年11月,新华保险在北京投资的一家医院获保监会批复,泰康人寿也在南京投资成立医院。此外,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则在健康管理方面持续发力。中国人寿在北京成立了健康管理子公司,中国平安推出“平安好医生”线上平台后,又在线下拓展“平安万家医疗”健康服务链。
2月12日,招商仁和人寿与云杉医疗举行战略合作签约,探索保险和医疗产业的结合模式,共建新型医联体,双方将共同推进医疗产业和保险跨界融合,探索建立政府、市场、个人共同分担的新型医疗保障体系,扩大患者的医疗保障范围。
“羊毛出在羊身上,所有医疗成本最后都会回到消费者身上。”深圳某险企业一位高管对第一财经记者称,医疗费用越来越高,会导致险企理赔支付上升。在此情况下,险企与医疗机构合作,将客户的健康管理、诊疗等委托医疗机构管理,在为客户提供健康服务的同时,也能更有效的进行成本管理;相较于诊疗负荷已经很重的公立医院,通过这种合作,优质民营医疗机构既能获得增量客户,还能从险企获得一定收入,积极性较高。
云杉医疗董事长李震称,双方将通过创新产业结合模式,发挥协同效应,为患者提供多层次的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招商仁和人寿总经理彭伟则称,将积极参与国家医改,创立新的社区医疗模式,在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服务外,打造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建立国际化医疗健康服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