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地时间2月13日,新任美联储鲍威尔(Jerome H. Powell)发表就职演讲,称在十年来首现的全球经济强劲复苏下,美联储正处于渐进推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进程中(加息、缩表)。这也是此轮美股闪崩以来最重要的官员演讲。
过热的美国经济
今年往后,美联储缩表的幅度将不断扩大,3月预计将迎来2018年的第一次加息,全年料加息3次。未来,这位新主席挑战重重,前两周的股市巨震或只是序幕。最新一期的《经济学人》封面为《越来越热》(Running Hot),并认为美国经济是新手结伴、疯狂上路,暗指美国总统特朗普和鲍威尔的“结伴而行”。
一方面,特朗普政府推出了规模巨大的财政刺激政策(税改),“挥霍”程度创1945年以来第三高峰,仅次于两次严重衰退期,而且正值美国经济扩张期,众多观点认为这种极其顺周期的政策将导致美国经济过热。
另一方面,过去几年极其鸽派的美联储相当于给了市场一个“央行看跌期权”(下行保护),为牛市的延续保驾护航。然而,全球经济同步扩张持续,美国政府刺激性政策给已成熟的经济扩张再加热,美联储似乎再也没有将政策紧缩一推再推的理由。
市场慌了
于是,麻痹了许久的市场终于意识到了——这次再也不是“狼来了”,于是市场开始慌了。
催化剂是2月2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美国工资增长已加速。在经历了长久的平静后,剧烈波动重回市场,很长时间位于10以下的“恐慌指数”VIX在上周一一度飙升至50的高点,导致无数做空VIX的机构爆仓,美股的这轮回调也已经将税改成功以来的所有涨幅一并抹去。
眼下,从前以为“这届美联储不一样”的市场,开始战战兢兢地回顾起过去美联储挥刀刺破泡沫的情景。
就历史经验来看,美国加息的目的多是为了遏制经济快速上行以及通胀的抬头,加息前经济相对都较好,而加息后多半会刺破市场原有的泡沫。例如,1987年的加息刺破了股市的泡沫,1999年的加息刺破了当时的互联网泡沫,而2004年的加息则刺破了房地产泡沫,并规范了金融衍生品的创新。
鲍威尔演讲表示,美联储未来仍将支持价格稳定和充分就业。“价格稳定意味着企业、家庭能够做出重要的决策,同时不需要担心通胀大幅走高或剧烈波动;充分就业意味着那些希望就业的人能够迅速找到工作;此外,我们也在维持金融系统稳定方面肩负重任,并且要监管金融机构,包括最大的几家银行。这对整体经济健康至关重要。”鲍威尔称。
他还提及,“国会也非常明智地赋予了美联储独立性,因此我们在实现货币政策目的过程中,可以不用顾虑短期的政治压力。”他表示,当他2012年刚刚来到美联储时,美国失业率高达8.2%(目前为4.1%),很多美国人民仍深受危机的煎熬,“那时候,货币政策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支持劳动力市场充分复苏、使通胀接近2%的目标。”
两大担忧
眼下,市场对于鲍威尔的担忧主要是两方面,两种担忧看似南辕北辙,但最终都将对美国经济不利。
担忧之一是,“中立派”的鲍威尔会未来温和,未来放弃美联储当前计划中温和的渐进紧缩政策,以慰藉紧张不安的金融市场,这则会持续助涨金融市场泡沫,导致“央行看跌期权”越来越难以撤出市场。
另一个担忧则是,美联储因为担心经济过热而过快过多地推进紧缩,新官上任的鲍威尔或许可能想用加速紧缩来证明自己对美联储独立性的坚持。但是,仓促紧缩的风险也是极大的。
之所以当年耶伦力排众议、坚持缓慢加息,就是因为劳动力市场看似景气,但事实上并没有充分复苏,金融危机的打击是巨大的,且创伤是结构性的,复苏所耗费的时间也比想象中更长。
渣打银行宏观经济首席经济学家马德威此前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之所以美联储此前无法过快加息,原因包括:1、劳动参与率仍然很低,如果以与2000年一样的劳动参与率计算,现在的失业率应该是8%而不是4.1%; 2、 生产率仍较低,如果没有生产率增长,薪资增速很难提升;3、人口老龄化这一长期趋势也拉低了薪资增速;4、科技进步导致物价通缩,也取代部分就业,对薪资增速产生了结构性影响。
未来,究竟鲍威尔将如何推进“鲍式紧缩”?他要如何权衡上述两种风险?眼下,市场正屏息凝神、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