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下称《报告》)。《报告》对于2018年的货币政策,在“稳健中性”的基础上,强调“松紧适度”,并且未提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的目标。
《报告》指出,2018年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要松紧适度。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广义货币M2、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维护流动性合理稳定,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用好差别化准备金、差异化信贷等政策,引导资金更多投向小微企业、“三农”和贫困地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2018年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要松紧适度”,和此前“稳健中性”的单一表述有所不同,今年对于货币政策的描述更为具体详细。有专家表示,这意味着货币政策基调不会改变,但会根据实体经济情况相机抉择。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主管周景彤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要松紧适度,保持合理增长。与去年相比,今年的合理增长应该是不能收得太紧,这样才能维护流动性合理稳定。”
2018年人民银行工作会议定调今年货币政策基调仍然为稳健中性。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稳定,促进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同时也强调了,切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重点指出“加强影子银行、房地产金融等的宏观审慎管理”。“未来货币政策将以维持稳健为主。”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未提M2和社融增速的目标。对比去年,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余额预期增长均为12%左右。
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专家解读称,在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和深化,以及融资渠道日益多元化的情况下,M2的稳定性和有效性降低,所以,不再强调M2的预期目标是题中应有之义,这并不表明货币政策改向。
在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和多项针对表外业务的金融监管政策出台之下,去年我国金融去杠杆成效显著,2017年末M2增速8.2%,为历史低位。
人民银行解释称,这反映了去杠杆和金融监管逐步加强的背景下,银行业的金融资金运用更加规范,金融部门内部的金融循环和嵌套明显减少,由此派生的存款也会有所减少,影响到M2同比增长的速度。
与此同时,随着去杠杆的深化和金融进一步回归服务实体,比过去低一些的M2增速可能成为新的常态。同时随着市场深化和金融创新,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也更加复杂,例如货币市场基金的快速发展,对存款的分流产生持续的作用,M2的可测性、可控性,以及与经济的相关性也下降,对M2的变化不必过多关注或解读。
今年《报告》未提M2具体目标,指出“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广义货币M2、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维护流动性合理稳定,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
《报告》还着重强调了:“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用好差别化准备金、差异化信贷等政策。”尽管央行已经有过类似提法,但是上升到政府工作报告层面还是第一次。此外,提出“引导资金更多投向小微企业、‘三农’和贫困地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今年1月25日,央行已经尝试针对普惠金融开展定向降准,并且将定向降准的范围从“三农”和小微领域,进一步拓展至脱贫攻坚和“双创”等其他普惠金融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