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数周,区块链投资热表现亮眼。与此同时,各国对于ICO的不同监管态度也使投资者冰火两重天。
近日,在新加坡举办的Money 20/20全球金融科技创新大会上,各国监管部门及业内人士从各自的工作领域、全球范围出发,共同探讨当前加密货币的监管环境、ICO、加密货币等问题。
瑞波币亚太及中东地区监管关系主管Sagar Sarbhai表示,监管部门应发布相关监管指导文件,以提示风险,警示投资者不要误解监管部门的行为。
加密货币:先加密、再技术
“加密货币是一个超越常识的讨论话题。我想我看待加密货币的方式,就像当年莱特兄弟把两支翅膀拼在一起的故事,他们花了差不多二十年的时间才制造出第一架飞机。”Sagar称。
他表示,代币主要分为支付代币以及资产代币。支付代币就是作为货币的主要功能,有一种对价值的认知,具有交换价值的功能。而大多数的ICO则被认为是资产代币。他认为,从成熟周期来看,代币的支付功能是无法取代目前的货币的,它并不会成为一个全球的货币。但是,资产代币体现出积极的趋势。
英国金融管理局创新部主管Anna Wallace则认为,加密货币首先是加密,然后才是技术。“目前,ICO、加密货币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作为监管者,首先要了解加密货币的功能,这一点非常重要,要了解其优点以及风险点。监管要代表社会作出正确判断。”
她表示,加密货币是否合法取决于其是否需要授权,如果不需要授权,那么它就是合法的。目前,英国监管部门正在分析已有案例,以确定到底何为加密货币。
“监管机构正在研究这种创新(加密货币)的本质是什么。事实上,监管机构是愿意支持这种能给金融服务的客户和用户带来好处的创新的。但目前,英国当局最担心的是部分已合规公司正在利用加密货币泡沫,以极高的风险赚取利益。”
加密货币市场化处初级阶段
针对ICO投资乱象,从2017年起全球各国相继采取行动,监管ICO融资活动。但比起中国对于ICO的严监管态度,各国监管态度则稍显“暧昧”。
“加密货币的市场化过程应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应用的兴起、规范措施及制度的逐渐形成;二是风险的涌现,例如恐怖主义、非法集资等;三是,监管的保护及完善,同时大批的金融服务机构进入市场,形成全面的加密货币市场化格局。目前,我们处于第一阶段,这只是开始。我认为,我们投入资金帮助其在技术上取得成功。”sagar表示。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对于ICO和区块链的态度相对开放,且有众多相关企业在当地落地。
2017年1月,新加坡金管局发布指南,明确适用证券法的首次数字货币发行(ICO)的标准。根据新加坡《证券与期货法》及《财务顾问法》通过ICO售出的代币在特定条件下可能会被视为证券。同年12月,新加坡金管局向民众提示了加密货币市场价格投机风险,要求对相关投资极度小心。
此前,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局长孟文能曾表示,金管局热衷于寻找专注于区块链技术的ICO,将在监管较宽松的受控环境以监管沙盒形式测试它。2017年,新加坡金融监管局(MAS)与数十家银行等机构宣布合作开发Ubin项目,表示将在新加坡推行国家加密货币。
新加坡金融监管局董事总经理Ravi Menon表示,加密货币潜在的最强大应用之一就是促进传统货币的跨境支付,而 Ubin项目将解决在提高该领域效率时所遇到的挑战。目前,新加坡金融监管局已与加拿大银行合作“使用两家中央银行发行的加密代币测试和开发跨境解决方案。
但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首席Fintech官员Sopnendu Mohanty则表示,2018年国家加密货币还不会上线。
此外,英国金融行为管理局也在2017年9月首次发布ICO风险提示,称其为危险及投机性的投资。同年12月,英国金融监管机构宣布将分析法律在ICO融资模式中的适用性,并表示有进一步监管行动的必要。
“英国监管部门比较担心的是,投资者对于加密货币的猜测,甚至有些人利用这种泡沫吸引投资。货币投资具有较高的投资风险,大部门投资者并没有专业的投资基础。”在谈到代币功能和作用时,Anna表示。
她指出,在英国谈到代币的功能和作用,如果归类为证券,即为投资工具,具有风险性,需要被监管。
相比之下,中国对ICO则是强监管的态度。
2017年9月央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全面取缔ICO等非法融资,并随后关闭了境内所有虚拟货币交易所。同时,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等协会组织也多次发布风险提示,以警示风险。
对此,分布式资本合伙人Remington认为,“中国监管的首要任务是保护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