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健康险作为医保的有效补充,是缓解医疗负担、完善家庭保障、弥补收入损失的重要途径。
随着政府加大对健康险行业的支持,健康险保费增速明显,但保费收入规模仍然相对较低。
保险专家表示,健康险市场有其巨大的需求潜力,中产家庭配置健康险可依据具体种类、自身收入和支出等进行有序合理配置。
健康险保费增速明显
商业健康保险是我国“基本医保+雇主投保+个人投保”保障“三支柱”的重要组成,也是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关键领域。
近年来,政府加大对健康险行业的支持,在“回归保障、保险姓保”的指引下密集出台支持健康险发展的相关文件。
2015年,推出税优型健康险试点,通过税收优惠的方式加深健康险渗透率。此外,国务院于2016年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下称《纲要》),强调要健全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针对商业健康保险,《纲要》明确将从税收、政策上鼓励和支持保险产品的开发,促进商业保险公司与医疗、体检、护理等机构合作,并设立将在2030年实现商业健康保险进一步发展,赔付支出占卫生费用比重显著提高的目标。
在此背景下,保险公司纷纷深入健康险市场,陆续开发相关产品,健康险保费增速明显。
例如,众安保险发布的2017年年报显示,健康险总保费收入为人民币12.04亿元,增速达410.4%,为约3950万名客户提供服务。人保集团则是政府委托、商业健康保险和健康管理业务三大板块协同发展。其中,政府委托业务2017年业务规模203.3亿元,同比增长81.7%;个险渠道同比增长68.6%;通过人民健康APP、人民健康网以及人民健康一卡通等平台和产品,业务规模同比增长66.2%。
尽管产品增速快,但健康险保费收入规模仍然较低。以人保为例,2017年,人保财险在财产保险市场占有率为33.1%,人保寿险在人身保险市场占有率为4.1%,而人保健康在人身保险市场占有率仅为0.7%。
根据公开数据,截至2017年底,我国人均健康险保费支出(保费密度)仅有316元,健康险消费收入占比(保费深度)为0.5%。对比当期人身险整体保费密度1924元、深度3%,仍有较大差距。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商业保险公司可抓住机遇主动与医院及第三方医疗机构合作,掌握健康信息并进行费用管理。另外,已有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进行战略合作,在医疗金融、健康保险、医药新零售等领域展开合作,以搭建险企的健康生态圈。
配险支招
此前卫计委数据显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家庭已占贫困家庭总数的42%,患大病的和患长期慢性病的贫困人口疾病负担重。从医疗支付比例来看,我国39.7%的医疗费用由个人支出,个人医疗负担较重。
商业健康险由此也显示出巨大的需求潜力。2017年,中国健康险保费达到4390亿元,同比增长8.6%,而健康险赔付款达到129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9.38%。其中重疾险最受欢迎,其保费占到了全部健康险保费收入的90%,此外,数据显示,互联网健康险市场增长更为迅速,2017年总保费达到60亿元,同比上涨85%。
众安保险健康险高级产品经理孔庆坤表示,为家人做好健康保障规划能够有效缓解个人医疗费用压力,化解家庭疾病及意外事故的风险,满足中产家庭更高层次的医疗保障需求。
据悉,目前,较为常见的健康险主要有医疗险、重疾险和意外险三大类。
保险业资深精算专家徐昱琛认为,中产家庭配置保险要遵循“先需求后产品、先大人后小孩、先保障后理财”的重要原则。“现代家庭面临三大主要风险,”徐昱琛说,“健康风险、身故风险和意外风险。其中,重大疾病近年来呈年轻化趋势,平均医疗费用增长迅猛,背后的风险需要引起人们重视。”
孔庆坤也表示,选择健康险首先要厘清重疾险、医疗险等各类保险品种区别,以“弥补费用和收入损失、家庭支柱优先”的原则来判断家庭成员优先购买顺序,并根据收入和支出配置保额,长险短险搭配,确保保额充足。一般来说,投保按照医疗险、意外险、重疾险、定期寿险的顺序较为科学合理。
另外,孔庆坤表示,由于我国常见大病社保报销比例较低,乳腺癌、肺癌等重大疾病社保的报销比例更是低至50%左右,购买医疗险尤其是高额医疗险可以强有力地弥补这一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