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香港金管局(HKMA)第六度出手,在美国交易时段购入57.7亿港元以支持港元汇率。此前港元兑美元持续走软、屡屡触及7.85的弱方汇兑保证。至此,金管局六天出手六次,总计购入了190亿港元,这也是十三年来金管局首次出手。不过,港元似乎仍无起色。
截至17日15:00,美元/港元维持在7.8498,逼近7.85的弱方保证水平。甚至有投资者担忧,在持续的贬值压力下,港元可能会对美元脱钩,因此市场不断囤积美元,加剧港元抛压;更有一种担忧在于,国际炒家可能通过做空港元来押注金管局干预、收紧流动性,从而通过做空港股股指期货获利。香港恒生指数早盘低开,上午一度小幅反弹,截至15:10回吐涨幅,报30167.45,跌0.49%。
德国商业银行亚洲高级经济学家周浩对记者表示,港元迟迟强不起来,主要因为Hibor(香港银行间拆借利率)维持低位,这又主要因为港元贷款需求低迷。“金管局始终偏好‘不干预主义’,这也意味着其可能会‘被动干预’,主要为了捍卫7.85的点位,并让金融机构谨慎行事。因此,港元并不太可能大幅升值,未来港元很长一段时间预计会维持在7.85的水平。”
对于脱钩的担忧,不少机构分析师表示可能性微乎其微,对于香港这个小型、开放的区域而言,挂钩美元的联系汇率制仍最为合适,只是短期的担忧可能冲击市场情绪,所谓“心魔”。“立足于逾4千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以及1998年、2008年两次危机处置经验,香港货币当局有能力稳定港元汇率预期。”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对记者表示,通过强化区域联动,长期而言港元汇率制度可能将从单一盯住美元的模式,逐步升级为“双核模式”(盯住美元+人民币)或“多元模式”(盯住一篮子货币)。
六天六度干预
金管局十三年来的首度干预,一来就来的轰轰烈烈、出乎市场意料。
4月12日(上周四),在港元兑美元跌至7.85后,金管局两度入市,先后买进8.16亿港元和24.42亿港元。这是2005年推出联系汇率兑换保证区间以来金管局首次买进本币。
4月13日晚间,金管局为维护联系汇率制度买入30.38亿港元。14日凌晨,金管局又因港元兑美元汇价触及弱方兑换保证买入33.68亿港元。至此,金管局合计买入96.64亿港元。银行体系总结余在4月17日将降至1701.14亿港元。
在金管局连续出手后,14日凌晨,港元仍在测试7.85这一“下限”。16日下午,港元终于“撑不住了”,金管局迅速作出反应,又在市场买入35.87亿港元。
根据联系汇率制度,金管局会在7.75港元兑1美元的汇率水平时,从持牌银行买入美元;当触及7.85港元的弱方保证时,会卖出美元。因此在触及7.85前金管局都没有必要干预。然而在美联储持续加息、港元流动性泛滥的背景下,港元兑美元不断走弱,逼近弱方保证。
也有某对冲基金投资经理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此前金管局迟迟不出手可能也是在给市场做“压力测试”,金管局一向主张“没事不干预”,但事实上来看,可能应该更早入场干预。
港元或持续弱势
尽管金管局大幅出手,总计买入190亿港元之多,但市场预计港元近期很难走强,或持续维持在7.85的水平。
“最关键的问题是,港元利率一直起不来,这体现为住房市场收紧后,各界对于港元贷款的需求较弱,而原本香港流动性就泛滥,外加美联储持续加息的压力。”周浩告诉记者,目前3个月期Hibor利率仍然在1.2%左右,在几度干预后也并没有提升,而美元3个月期Libor却已经逼近2.4%,这一利差也使得港元越来越弱。
周浩也认为港元很难在短期内大幅上涨,理由是金管局的“不干预”风格决定了即使干预也是被动型干预,同时港元利率难以大幅走升,因此美元/港元很可能在未来一旦时间维持在接近7.85的弱方水平。
过去几年,流动性泛滥的确是导致利率走低、港元兑美元走弱的直接因素。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香港开始出现持续的资本流入,具体来看,金管局持有的基础货币在2014年年中大约在1.2万亿港元,而到了2016年年初,已激增至1.6万亿港元,而近期则趋近1.7万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