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下发一系列监管举措后,支付行业迎来一场整治结果大检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近日,央行支付结算司下发了《2018年重点抽查工作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其中明确了对支付行业检查的重点,包括无证经营支付业务整治、银行结算账户管理、支付机构备付金管理、“二清”违规行为、“断直连”情况等几大方面。在分析人士看来,在此时间节点开展检查,也是“断直连”大限前的警钟。
抽查工作延续至年底
此次《指导意见》明确了具体的抽查内容。对于无证支付,重点抽查持证机构为无证机构违规提供支付服务的情形。对于备付金管理,重点抽查支付机构和备付金银行是否按照规定比例集中交存客户备付金。
据悉,此次检查准备与实施阶段为3-9月,准备工作包括检查方案制定、检查集中培训等。具体检查实施应依据“双随机”抽查工作要求,注重利用非现场监测数据和现场检查工具,提高检查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10月为抽查总结阶段,报告主要包含检查对象、检查事项和内容,重点涉及:特约商户、银行结算账户、支付账户、备付金账户、受理终端、网络支付接口、外包服务商等数量及比例。11-12月为处理阶段 ,将依法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置,涉及行政处罚的,按规定做好取证工作,依法处罚支付机构前需提前10个工作日书面报告总行支付结算司,做好行政处罚事项公示工作。
在分析人士看来,央行此次大检查实际上是对去年一年第三方支付整治结果的验收。易观分析师王蓬博表示,此次抽查是在强监管的大背景下,规范引导整个行业,落地监管手段的一种方式。从去年开始,监管下发了很多文件,也对部分重点企业进行了处理,但还需要全行业的抽查,了解行业对于监管文件的执行情况。在王蓬博看来,这种抽查会形成一个比较持久的监管手段。
“断直连”大限前的警钟
今年6月是“断直连”的大限。在分析人士看来,此次抽查,警示督促意图明显。王蓬博直言,这次抽查的时间很巧妙。马上要到6月30日“断直连”大限,在此时开展检查其实也是在给市场一个很强烈的信号,带有警告的意味。
去年监管下发通知,要求自今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的网络支付业务将全部通过网联清算平台处理。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表示,“6·30大限”将至,监管的检查重点可能会重新聚焦支付机构“断直连”的进度。
北京商报记者此前获悉,4月中旬网联清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网联”)下发49号文督促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接入网联渠道,值得关注的是,这是在3月20日发布42号文后,网联一个月内发出的第二道“督促令”。网联还在最新的通知中点名了多家进度滞后的银行,敦促加快接入。
此外,《指导意见》还明确,针对银行、支付机构和清算机构的管理,央行检查组关注的重点是商户是否利用App实施“二清”等相关违规行为、条码二维码支付业务是否由符合资质的支付机构开展业务等。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二清”机构跑路事件频发,监管层不仅不断更新着“二清”机构黑名单,2017年底,央行还进一步将整治面扩大至为无证机构暗中做帮手的持牌支付机构,并将工作划分为四个阶段,最终的处罚和总结阶段也将在2018年6月底完成。
强监管仍会持续
从去年开始,第三方支付领域开启强监管,监管罚单不断、牌照管理收紧。针对备付金存管、无证支付清查、“断直连”等下发了多项制度文件。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总结,2017年,特别是11月以来,央行和相关机构从备付金、跨行清算、业务许可、条码支付等方面密集出台文件,全方位出击,“严监管”和“强服务”结合,打出了清理整治支付市场的组合拳。
在董希淼看来,监管一系列清理整治措施的核心内容是两个方面:一是支付业务持牌经营;二是规范跨行清算行为。对于无牌经营支付业务,董希淼表示,作为小额、零售支付的提供者,一些支付机构却明里暗里为地方股权交易平台甚至无牌照的金融交易场所提供资金结算通道,介入大额、批发类支付服务。在未纳入集中清算的情况下,此类行为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