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暂时的转强并不代表新一轮强美元周期已经开始。相反,过去的一轮强美元周期已经持续近 7年,机构对于美元“强弩之末”的判断仍然未变。
“美元近期的上涨并不是基本面造成的,推动美元上涨的是美元空头平仓等暂时性因素。”外汇分析师刘潇鹏对记者表示。
机构也普遍认为,美国经济扩张周期已经进入晚期,特朗普减税的弊端可能会在今年晚些时候不断凸显,表现为美国财政赤字和经常账户逆差持续扩大。近期,在安泰经管学院举办的“中国如何应对贸易摩擦”圆桌会期间,业内专家学者普遍提出,特朗普的中期选举对他似乎不构成威胁,眼下他的民意支持率部分达到44%到51%,这是历任总统很少见的,但唯一构成威胁的就是大规模减税以后,能不能形成税基,弥补联邦政府财政赤字。
此外,一旦其他货币再度蓄势待发,那么美元的气焰又可能被随时浇灭。“近期欧元/美元的升值态势已经暂停,跌破了1.2关口。但如果此后还能继续突破1.25,就会看到下一个新高,1.3可能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目标位。催化剂可能是市场一致预期2019年欧元区增长会持续复苏。” Kit Juckes对记者称。
同样,他也认为,不能低估日元爆发的可能性。前日本央行政策委员会审议委员白井早由里周三在接受外媒采访时称,日本央行可能在今年稍晚上调长期利率目标,并进一步放缓资产购买速度,向货币政策正常化小步前进。
日本央行上周删除有关达成2%通胀目标时间表的措辞,白井早由里表示,这一决定表明,央行决策者希望放缓已变得不可持续的资产购买速度。
人民币仍将相对强势
从去年开始,机构就开始看涨新兴市场货币,尤其是包括人民币、卢布、韩元、林吉特等,但近两个月的地缘政治风险和美元转强导致该观点暂时受挫。不过,这可能仍是暂时的。
“最近新兴市场外汇波动率出现上涨,而这种波动率已经影响了我们的新兴市场交易建议。但是我们认为相比刚开始,目前已经更接近这种波动激增的尾声。过去两个月市场出现风险规避基于以下因素:贸易紧张局势、地缘政治、LIBOR / OIS 利差、科技股疲软以及美国收益率上涨。”渣打全球宏观策略主管罗伯逊(Eric Roberten)告诉记者。他表示,过去两周内,这些因素中的每一个都开始减少。朝鲜半岛刚刚经历了重大历史突破;LIBOR / OIS 利差从最近高位收窄;科技公司报告强劲收益使其股价有所恢复。最后,美债收益曲线再次开始走平,这表明美债收益率上涨的压力可能开始缓解。他也预计,全年人民币兑美元仍将走强,目标价在6.2以下。
其实,去年以来,中国舆论已经从担心人民币贬值,转为担心人民币大幅升值所可能带来的副作用。2017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超过9%。而相比于去年5月份的低点,CFETS指数也累计上涨约4%。
海通证券研究员也提及,从细分领域来看,人民币升值对电子通讯设备以及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将产生较大冲击。按照出口产值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来衡量各行业的出口依赖度,制造业中电子通讯设备、文体娱乐用品、鞋帽箱体、纺织服装和家具行业的出口依赖度均超过15%,前三者甚至超过20%。人民币如果持续维持高位,一方面会增加这些行业的汇兑损失,减少企业利润;另一方面也会降低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吸引力,减少企业市场份额。
研究还提及,在本轮全球复苏的背景下,实际上中国的出口增速回升幅度已经远不如东南亚等其它国家。2017年越南、韩国和马来西亚出口平均增速分别在21.7%、20.7%和16%,而我国的出口增速仅为7.7%。出口回升幅度较弱反映出我国的出口产品在逐步被东南亚等人力成本较低的国家替代。综合而言,本轮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影响也要大于2013年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