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今年年初原银监会接连开出过亿罚单后,5月4日,银保监会的巨额罚单再度袭来。值得注意的是这是银保监会合并以来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首罚,此外一口气公布十份行政处罚,严厉程度可想而知。
其中三家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吃了5000万元以上大额罚单。其中,对兴业银行罚款5870万元,因多项业务违法违规;对招商银行罚款6570万元,因涉及理财、房地产贷款等业务违规;对浦发银行罚款5845万元,因涉及理财、贷款等业务违规。同时,多名银行从业人员也受到处罚。
银监罚决字〔2018〕1号开给了招商银行,主要违法违规事实包括14条,分别为:内控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违规批量转让以个人为借款主体的不良贷款;同业投资业务违规接受第三方金融机构信用担保;销售同业非保本理财产品时违规承诺保本;违规将票据贴现资金直接转回出票人账户;为同业投资业务违规提供第三方金融机构信用担保;未将房地产企业贷款计入房地产开发贷款科目;高管人员在获得任职资格核准前履职;未严格审查贸易背景真实性办理银行承兑业务;未严格审查贸易背景真实性开立信用证;违规签订保本合同销售同业非保本理财产品;非真实转让信贷资产;违规向典当行发放贷款;违规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
银监罚决字〔2018〕4号开给了浦发银行,主要违法违规事实包括十九项之多,分别是:一是内控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二是通过资管计划投资分行协议存款,虚增一般存款;三是通过基础资产在理财产品之间的非公允交易进行收益调节;四是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比例超监管要求;五是提供不实说明材料、不配合调查取证;六是以贷转存,虚增存贷款;七是票据承兑、贴现业务贸易背景审查不严;八是国内信用证业务贸易背景审查不严;九是贷款管理严重缺失,导致大额不良贷款;十是违规通过同业投资转存款方式,虚增存款;十一是票据资管业务在总行审批驳回后仍继续办理;十二是对代理收付资金的信托计划提供保本承诺;十三是以存放同业业务名义开办委托定向投资业务,并少计风险资产;十四是投资多款同业理财产品未尽职审查,涉及金额较大;十五是修改总行理财合同标准文本,导致理财资金实际投向与合同约定不符;十六是为非保本理财产品出具保本承诺函;十七是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十八是向客户收取服务费,但未提供实质性服务,明显质价不符;十九是收费超过服务价格目录,向客户转嫁成本。
银保监会对兴业银行的处罚原因说明中指出,兴业银行主要违法违规事实共十二条:一是重大关联交易未按规定审查审批且未向监管部门报告;二是非真实转让信贷资产;三是无授信额度或超授信额度办理同业业务;四是,内控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多家分支机构买入返售业务项下基础资产不合规;五是同业投资接受隐性的第三方金融机构信用担保;六是债券卖出回购业务违规出表;七是个人理财资金违规投资;八是提供日期倒签的材料;九是部分非现场监管统计数据与事实不符;十是个别董事未经任职资格核准即履职;十一是变相批量转让个人贷款;十二是向四证不全的房地产项目提供融资。
从三家银行的行政处罚决定看,被罚原因涉及多项业务领域,而非单一或几个重点业务领域。此外,除了银行被罚外,此次开出的罚单中也有银行从业人员因违法违规操作而被处罚的案例。共6名银行从业人员被罚。
事实上,此前早有预兆,4月20日,银保监会在官网发布的《稳中求进从严监管切实打好防控金融风险攻坚战》一文中披露,前三个月共处罚银行业、保险业机构646家次,罚没合计11.58亿元,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12家次;处罚责任人员798人次,罚款合计2861.85万元,取消任职资格及禁止从业107人。
文章指出,坚持稳中求进、服务大局,严厉整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为银行业、保险业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保驾护航。
银保监会称,2018年一季度,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针对公司治理不健全、违反宏观调控政策、交叉性金融产品违规套利、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编制提供虚假保险资料等乱象开展治理工作,在整治金融乱象执法实践中切实执行对违规机构和责任人员“双罚”原则。
此外,监管机构还迅速处置了重大风险,严格依法查处金融领域重大案件,坚持全面深入调查、快速通报,依法准确定性问责,加大违法违规成本,提高监管威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