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两年,债市的关注点聚焦在备受去杠杆、利率抬升冲击的利率债市场,从2016年底到2017年,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从2.6%附近攀升至超过4%的水平,债基浮亏无数。而到了2018年,利率债开始回暖,信用债则成了问题的源头。
今年4月初,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不断下行,一度最低降至3.5%附近,经济数据走软、贸易争端、去杠杆导致A股持续疲软等因素都是背后原因。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境外机构在国债市场中占比已相较去年底提升0.88个百分点至5.85%。截至5月14日收盘,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报3.7%,近期维持稳定。
去杠杆对利率债市场造成巨震的阶段已经过去,“去年四季度在经济数据回暖、资管新规浮出水面的情况下,债市遭遇抛售,流动性较好的利率债、政策性金融债甚至率先出现抛售,这主要因为机构需要换取流动性来应对去杠杆压力,而后才轮到资质和流动性较差的信用债。”瑞银资管固定收益部董事、基金经理楼超告诉记者,目前全年还是维持利率债好于信用债、加久期好于加杠杆的判断。
第一财经记者采访多家外资机构后也发现,各界普遍对于今年的信用债持谨慎态度。
富达利泰债券基金经理黄嘉诚此前对记者表示,刚性兑付的打破或导致违约事件上升是一大担忧。2018年对于低端制造业、煤炭等大宗商品行业项目持审慎态度。
据统计,2018年信用债正常到期量4.8万亿元,加上行权日在2018年的含回售权债1.27万亿元,信用债总到期量大约为6.07万亿元,为历史峰值。全部到期/进入行权期信用债中,AAA占比仅有48%,目前存量信用债中AAA占比约为57%,新发行信用债AAA占比约为70%左右。
同时,黄嘉诚也提及,随着强监管下,银行非标回表、打破刚性兑付,需要关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地方政府如今需要靠自身实力向市场举债,做的较多的是大型基建项目投资,需要关注项目本身的现金流是否良好。而随着银行非标回表,也可能对地方政府债务展期造成一定压力,尤其是部分三四线城市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