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惠誉将中国香港银行业的经营环境评估由“a+/负面”下调至“a/稳定”。对此,香港金融管理局(下称“金管局”)副总裁阮国恒撰文回应了外界对香港银行业信贷风险的误解,称金管局过去一直都在重点监管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确保银行系统的稳健。
惠誉早前称,2010年以来,香港私营企业信贷占GDP比重的增长速度较全球平均水平高5个百分点,2017年更加快至20个百分点。此外,惠誉还认为,金管局对香港银行业发展中国内地业务时,要维持独立及审慎的观点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阮国恒发文称,香港是一个国际商贸金融中心,很多跨国企业在香港运营和融资,而香港银行业向企业提供的“本地”信贷并非全部在香港境内使用,因此在计算私营部门占GDP比重时,“分子”会被高估,而同时分母却仅仅以香港本地的GDP为基础,在计算其他经济体时,都以全国的GDP为分母,指标自然会夸大。
其次,阮国恒称,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一直是金管局监管重点,金管局过去数年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定期对银行进行现场及专题审查,确保银行审慎经营借贷业务;定期对银行进行压力测试,确保香港银行体系有足够资本和流动资产承受经济和信贷周期逆转的冲击。此外,金管局还推出了一系列宏观审慎监管措施,包括8轮收紧房地产按揭贷款的逆周期措施,以及启动逆周期缓冲资本要求,这些政策大大提升了香港银行体系的抗震能力。
金管局称,从香港银行体系的四个指标——盈利能力、资本充足率、特定分类贷款比率和流动性覆盖率,就可以知道香港在监管银行方面的成效。香港本地注册银行的股本回报率达到11.7%,平均资本充足率高于19%,银行特定分类贷款比率只有0.67%,流动性覆盖率高于150%,这些指标都显示香港银行体系非常稳健,绝不落后于其他金融中心。
而就与中国内地的关系,阮国恒称,内地今年很多企业“走出去”,对银行融资需求自然增加,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提供有效的融资平台满足中国内地企业的资金需求是很自然的发展,也为银行业务发展注入了很重要的增长动力。
阮国恒还介绍称,截至2017年底,香港银行内地相关贷款余额为4.2万亿港元,其中41%是借给国企(大部分是央企),35%是借给投资在内地的香港企业和外地企业,剩下的24%是借给民营企业。香港的银行在审批内地相关贷款时,会采取一贯的审慎借贷标准,如果有需要,银行会要求贷款人提供担保或抵押品,作风险缓冲。但实际上,金管局在过去几年显著加大针对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监管力度,因此在过去5年,香港银行内地相关贷款的特定分类贷款比率维持在1%以下,这是金管局监管下审慎经营业务的结果。
此外,他表示,监管银行跨境业务时,巴塞尔委员会定下的国际标准是相关监管当局必须保持沟通,紧密合作,避免出现监管漏洞,因此金管局监管欧美银行时,会与美国联储局和欧洲央行等保持紧密联系,监管内地银行时会与中国银保监会合作,但这不代表金管局缺乏能力或独立性去监管境外银行在香港的业务或香港本地注册银行的境外业务。
以香港银行体系4.2万亿港元内地相关贷款为例,其中包括境外银行香港分行对内地企业的贷款,也包括香港本地注册银行内地分行的贷款,金管局对香港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进行直接监管,要求银行采取审慎借贷原则经营业务,并按照金管局的贷款分类标准作出申报,如果发现个别银行的风险管理存在缺失,金管局有权要求银行作出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