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对话》栏目2019年首期隆重推出一期《改革新故事,民企再出发》,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携手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远东控股董事局主席蒋锡培民营经济领军人物,在中国民营经济发源地台州,共同探讨新时代下民营企业如何翻越发展面临的三座大山。
对于民营企业的新动能,三位企业家都给出了各自深刻见解。李书福认为,面对民营经济的发展障碍,必须坚定不移,义无反顾地展开品质革命,必须认准转高质量发展这条道路,不能有任何的犹豫,不能有任何的幻想。


李书福创业初期掘到的第一桶金,是通过一架照相机,开照相馆得来的。随着改革开放力度在不断加大,他不断研究政策,寻求新的机会,为此他还尝试过金属分离,电冰箱,装潢材料,摩托车、汽车等多个行业,历经6次创业转型。

2001年11月9日,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前夜,吉利终于拿到了等待已久的汽车生产许可证,成为中国首家获得轿车生产资格的民营企业。凭借坚持不懈的毅力和永不言败的精神,李书福迎来了事业上的春天,并由此开始为吉利实业大布局夯实了基础。


在往后的十几年时间里,李书福又三次登上这档经济访谈节目。无巧不成书,李书福这四次作客《对话》的时间,刚好是他和吉利踏浪前行路上的重要节点。于是,我们有幸看到了这位最早搭上改革开放快车创业者,在践行实业的几十年里,逐渐成为民营汽车工业开放发展的优秀代表。
“用学生的心态,不断的去改变和创新”
2011年,这是李书福第二次登上《对话》。节目中,李书福谈起当时轰动一时收购沃尔沃,他直言:“我刚开始打算做汽车的时候就想过全世界有哪些知名企业,我知道迟早会有这么一天,吉利一定要和这样的企业去合作。”
2007年,吉利开始实施战略转型,用李书福的话说,这次转型“就是为收购沃尔沃做准备的。”闯过一道道关口,甚至赌上身家性命,2010年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成为中国第一家汽车跨国公司,打开了全球化之门。
收购沃尔沃后,仅在研发和技术改造上的每年预算投入相当大,当主持人陈伟鸿问“您觉得这个费用多吗?李书福坦言“当预算出来的时候,我一看怎么要这么多钱,但是没办法,账做出来就是这么多,这个钱我愿意出。”

“企业的丛林法则里,用户才是王者”
时至今日,吉利已经是一艘巨轮,往着更开阔的水域驶去。但作为掌舵人的李书福,依然只专注于怎么把车做的更好,如何让用户对吉利更满意。

2017年第三次受邀登上《对话》栏目时,李书福曾表示,在技术快速更迭的时代,他想让吉利汽车的无人驾驶技术发展的快一点,想让电动化、轻量化技术走在行业前列,想把吉利汽车做的更有竞争力,市场占有率更高。而吉利控股集团旗下沃尔沃汽车在无人驾驶领域遥遥领先,在电动汽车领域排名前列的成绩,正好说明了这位掌舵人的深谋远虑。

当时欧美汽车势力已经逼到了家门口,但恰逢深化改革开放,国家鼓励轿车进入家庭,李书福认为,为老百姓造车,让中国汽车走遍全世界。可以说,如今汽车普遍化进入千家万户,李书福的推动举足轻重。
从汽车狂人到极客先锋,吉利要走的是全球化道路
21世纪,中国实业在互联网大潮冲击下,迎来了转型发展的新机遇。此刻的李书福积极拓宽自身经营思路,加快了吉利向全球创新型科技企业的转型升级。2015年11月,李书福带领吉利集团战略性投资了互联网+新能源出行服务平台——曹操专车;2017年11月,成功收购美国Terrafugia飞行汽车公司,致力于研发出行新方式;2018年6月7日,联合腾讯和中铁总公司成立国铁吉讯科技有限公司,为旅客提供高铁Wi-Fi接入到打造整个铁路增值服务云平台;2018年11月6日,与航天科工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开展高速飞行列车、工业互联网等领域重大项目合作;2018年11月26日,与与中国电信签约,共建智能汽车网络促进汽车行业转型升级。

作为改革开放的第一代创业者,李书福在30余年的时间里,通过海外并购实现研发、设计、采购、制造、营销等整个价值链的全球化。纵观吉利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创新、创业、大胆实践和不断转型升级的成长史。从李书福的创业经验中,我们不难看出,对于当下想要突破转型的民营实业来说,结合当下市场环境,瞄准行业痛点,坚持到底,大胆创新才是关键。李书福带领吉利在中国民营实业上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未来,也必将走出属于吉利的全球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