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院,不只代表生活的刚需,更象征着道法自然的生命哲理。」
建筑是历史与文化的缩影,也是先民与天地间的亲密对话。“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以垂宪象。”与西方独立于自然的建筑方式不同,中国传统建筑讲究的是“自然回归”、“天人合一”及“中庸之道”。中国第一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建筑师王澍表示:“人们通过学习自然的法则,以建筑的形式转化了内在的智性和诗意,主动与自然展开积极对话,使城市、建筑、绘画、自然和诗歌形成了一种密不可分、难以分类的综合状态。”在中国文化的建筑传统里,每一条棂轩的徘徊、每一只梁楹的独立,无不追求着天人合一的理想,先民以“不争”之法与天相争,于是乎,“顺天地、应人和”的中心思想,使中式建筑在广阔浩渺的千年流光中,走出了众多形貌各异却殊途同归的家国宅院。
「雕梁画栋,合院是富有生命力的生活艺术」
以古观之,合院以深静为极致,任真自然为归处。北方建筑风格的代表当以京派为主,强调的是对称和谐的美感,它们恍若一幅轴画,要逐渐展开才能看清真貌。四合院是京派建筑的代表作,其中北京故宫更是北方建筑的问鼎之作,尤其受到礼乐制度的影响,它在细节之处无不讲求“合礼”。合院建筑会透过住宅装饰、车马、色彩等多种符号化的物品,来标识不同人的身份地位,例如:大型院落中的主殿几乎都是庑殿屋顶,而重要的建筑还会采用重檐庑殿的设计,除此之外,门楹轩窗都会覆有彩画或琉璃瓦,在表征不同意义的装饰下,能使人知其向度而不轻易逾矩。自古以来,先民便赋予建筑不同的象征意义,用以表达人类对自然的理解,例如:专门用来祭祀的房屋,往往具有“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北方建筑虽无南方园林的委婉曲折,却饱含着自周代以降的礼仪精髓,只需要一扇门、一口井、一片窗,便能知晓房屋主人的身份及重量。在礼教的熏陶下,北方建筑的对称与和谐之美,将传统文化的礼序境界发挥到极致,使文化艺术能以不同的形式“生活”着。
「运河岸上、京津合院,武清的“人居”巅峰之作」
住宅不只是刚需,更是现今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一种呈现,它承载了先民的智慧与自然的记忆。现在,“新中式建筑风格”逐步萌芽,但它并不是胡搬瞎套的混乱搭配,而是经由重新审视“天、地、人”三者的关系之后,所发展出的一种境界追求。它不再受制于地域,而是以更加开阔的胸怀,肩负起传统建筑文化的特色传承,赋予一砖一瓦崭新的诠释。
位于武清核心地带的郑楼湾,紧邻古京杭运河,吸纳了北方院落的对称和谐,与自古以来追求天人合一的中心思想,勾勒出一幕幕清雅含蓄的生活画面。端庄严谨的布局,既能顺应自然的质朴之道,亦保有北方院落明礼知谦的生活态度;细腻的石雕窗棂、缤纷的琉璃屋瓦,完美体现了屋主高雅的审美品味。作为武清区域的人居代表作,郑楼湾响应先民对于中庸之道的实践,以精致和谐的布局与独抒性灵的美感成就了自己。在这里,寒暑四时各有花草飞雪相伴,朝暮晴雨亦会有翠鸟鸣堤,让郑楼湾带你,用古朴的庸雅向忙碌的生活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