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要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要破障碍、去烦苛、筑坦途,为市场主体添活力,为人民群众增便利。
一年来,国务院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为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接连出硬招。世界银行权威的《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排名一年内跃升32位,从第78位到第46位。世界银行称赞,中国相关领域改革“令人惊叹地快速且有效”。
2018年
4月10至11日 总理在上海考察
强调在更大力度改革开放中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和改善民生
5月2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
确定采取措施将企业开办时间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减一半以上
5月16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
部署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6月6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
1.部署在市场监管领域推进管理方式改革和创新,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这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
2.确定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措施,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监管机制
6月11至12日 总理在湖南考察
考察白沙洲工业园时,总理指出,产业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符合经济规律,有利于区域平衡协调发展。承接产业转移不能靠比优惠政策,而要靠比营商环境
6月28日 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
强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府职能深刻转变,优化发展环境,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
7月18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
部署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高综合竞争力巩固经济稳中向好
9月11日 总理考察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并主持召开座谈会
强调加强公正监管,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9月12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
部署在全国有序推开“证照分离”改革,持续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有利于优化营商环境,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动力
9月27至28日 总理在浙江考察并主持召开企业座谈会
总理指出,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10月22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
部署根据督查发现和企业关切的问题进一步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
11月28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
听取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汇报,决定开展中国营商环境评价
11月29至30日 总理在江苏考察
考察“智慧南京”中心时,总理指出,希望你们在改善营商环境上追求卓越,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12月24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
1.部署打造公平便捷营商环境,涉企重要政策制定要听取企业意见并合理设置过渡期
2.决定取消企业银行账户开户许可,压缩商标专利审查周期,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市场监管,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2019年
1月2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
决定推出便利化改革措施,加快解决企业“注销难”这一营商环境中的难点
……
全国两会上,营商环境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之一。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引用世界银行最新的营商环境排名时表示,中国从78位上升到46位,一年上升了32位,这从侧面说明我们营商环境在不断优化,今年可能会有更大的进步。然而在如此向好的营商环境下,是怎样的原因导致这家民营企业濒临破产?花菜得病,行业震动,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谈的是事、说的是理,敬请关注本期《谈事说理》之上海“躺枪”的基质企业。
节目现场我们有幸请到了当事人冯锡鸿,以及本案的代理律师梁顺伟,向我们讲述他们的遭遇。
“天灾”还是“人祸”
以下为当事人商道生物科技股份公司负责人冯锡鸿叙述:
“您好,是商道生物科技股份公司吗?你们的基质给崇明地区的包地老板造成损失……”这是一通来自崇明县经销商的电话,我当时感到非常疑惑。我们公司作为中国著名的生产基质(轻质的富有营养的人工土壤)的企业,生产基质20多年,为中国解决了1亿亩地的育苗难题,怎么会出现这种问题?
后来经过了解,我们得知,这和上海罕见的一场降雨有关。
2016年9月份到10月份,有30天的降雨,导致土壤饱和。尤其是在两个台风之间,有一场暴雨,为了防止台风导致海水倒灌,上海市农委将排往海底的闸门都关闭了。然而如此大降雨量导致的积水无法排出,将低洼地区的花菜完全淹没,等到水退去,可以看到一些植株已经死亡,我们本来认为这是一个人为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与我们的基质无关。但是2017年的2月,我们得到了崇明法院的一个通知,上面赫然写着23个包地的农民对我们提起了诉讼,说我们的产品含有根肿病菌。
可是我们每个厂都有自己的化验室,而且每个月都会送往第三方的省级质检院去检验。那一批,恰恰我们做过检验,其中的理化指标等,我们都达到了要求,并未含有国家限制的大肠杆菌和蛔虫虫卵。我们本以为自己的证据很充足,不会有任何问题,但是令人想不到的是,一审我们败诉了。
法院依据一份上海专家出具的《2016崇明县花菜根肿病发生原因的调研报告》,作为判案的唯一依据,将我们判为败诉方。然而我们准备的化验报告,包括基质生产标准,法院都不予认可,对于上海罕见降雨的情况也充耳不闻。
一审结束后,山东、四川的专家,对我们的基质进行检验,同时出具相关报告,专家们指出《2016崇明县花菜根肿病发生原因的调研报告》存在四处疑问,同时我们请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专家,对上海专家所说的根肿病是无法防治的病害进行验证。验证结果显示,根肿病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病害,只要按照我们基质包装袋上面所写的步骤,在种植之前杀菌,就完全可以防治根肿病。这同时就反映出两个问题:其一,种子商黄成超并没有按照国家规定,在种子包装上面注明需要杀菌,已经违反了国家规定;其二,这些包地商的生产措施没有跟上。面对这些问题,法院并未查明真相。
我们拿着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山东、四川专家的报告,但是法院对其不予理睬,导致我们在二审中又败诉了。一共是23个案件,法院拿出两个案子先行先试,一身结束后,两个案子要求我们赔偿418万,所有案子加起来大概要赔偿3000多万。按照地头价的说法,一审中一亩地赔偿4000,二审改判3000,但是这仍然超出了当地平均价格的一倍以上。
对于此判决结果,中国蔬菜协会三次请专家开会,130多位专家讨论了关于基质的问题。因为一旦基质判定这样一个先例,基质要承担生产周期的责任,中国育苗基质行业就不能存在了。这个判决结果对我们企业来讲,是毁灭性的打击,名誉上受到了重创,两个案子进入终审判决,账号已经被封,资金拿不出来,没有办法进原料,没有办法给员工发工资。我们就希望更高级别的司法部门能够介入这个案件进行调查,客观公正的判断科技官司,希望得到公正的判决。
对于此案件,律师梁顺伟表示:本案涉及虚假诉讼的情况,根据专家的报告,上面明确表示,崇明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减产,根据我们到现场看到的情况,当地只有一处是绝产的。但是现在所有的包地商百分之百都来起诉,并且百分之百按照绝产来起诉,而人民法院就审判的两个案件当中也是按照完全绝产来判的案子,这显然与我们农委和当地部门组织的调查报告是相违背的。因此我们认为这个案子涉嫌虚假诉讼。值得注意的是,在法庭质证阶段,我们对土地租赁时间,合同公章真伪等相关证据进行合理怀疑,种植户当庭承认合同存在伪造,种植面积存在存在虚构的事实,有五人当庭撤诉。
针对此案,节目组特别邀请著名法学家李开发(微博)、特邀评论员马进彪来到演播室现场,一同分析这起案件的深层原因,并就如何保证权益提出法律和政策上的建议。
报告存在漏洞,连续降水是否是主要原因
李开发表示“我们现在问题就是要看这份报告是否严谨,是否存在漏洞,是否存在真实的取样问题。 据当事人说当时上海两个月内下了30天的雨,在地势最低洼地区的花菜被完全淹没,甚至部分花菜被淹没五到六天,应该说雨水对花菜的生长发育产生了负作用,一旦雨水泛滥成灾,就会导致各种病害的发生,不仅仅是根肿病,还会有其他多种病菌,再加上光照很不充足,这个时候的病菌就会大量的发展,必然会影响蔬菜的正常生长发育。”
农资同行涉嫌违规,种植户承认虚构事实
关于种子包装要求,《种子法》上,有明确规定:
第四十一条 销售的种子应当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附有标签和使用说明。标签和使用说明标注的内容应当与销售的种子相符。种子生产经营者对标注内容的真实性和种子质量负责。种子生产经营者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诚实守信,向种子使用者提供种子生产者信息、种子的主要性状、主要栽培措施、适应性等使用条件的说明、风险提示与有关咨询服务,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种子生产经营者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李开发认为“种子商黄成超在案件当中,是农资同行,是领头大户。从严格意义上讲,在卖种子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的要求给所有的农户给予准确的提示,在买了种子后,必须按照国家的规定,依步进行系统杀菌管理,否则就要承担相应责任。他作为当地纠纷的主要 ‘肇事者’,他本身有损失,但可能会夸大损失,来掩盖不足。”
对于虚假诉讼问题,李开发补充道“据当事人说,这些农户承认他们的合同以及上诉内容有一定程度的虚假。说实话,这其中构成了虚假诉讼,应交于公安部门调查,然后给他们相应的教育处罚。”
龙头企业濒临破产,基质行业面临连锁伤害
马进彪表示“我们忽略了一个大的背景,这个案子本身是一个企业家到上海去经营他的产品,在这种环境之下,我们考察的不是某一个细节,而是在这种环境之下,他受到了什么样的待遇?
大家都说农民的利益应该得到保护,国家必须依法对他们进行保护,但是企业家也应当依法享受法律的平等待遇。在这种情况之下,案件发生后,在采证的环节上,一审的一些资料没有被采纳,同时,也没有完成理应出现的证明程序。
实际上,这时已经埋下了隐患,因为法院造成了权利的不公平对待。比如我是法官,我单独对你谈事,而没有对另一方谈,实际上等于是把另一方排除在外,也就是说损失一方的权利来肯定了其中的一方,这样的话这个环节上它是有未尽之处。
归根到底这是一个非常显示目前现实当中的营商环境问题,因为这个案件并不是一个农户的事,将他放在大范围中,它是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到任何地方都可以复制,也不仅仅是农产品种子或者化肥这一方面。
现在咱们要反思的问题是,一个案子如果没有做出一个明确判断的话,实际上会隐喻着很多未知的、将来意想不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对于我们目前的营商环境来说,对于国家提出的进一步的优化来说,是一个绊脚石。”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习大大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掷地有声。随着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拉开序幕,参展企业开始在中国上海广结良缘。来自全球的优秀企业家都很清楚:这片热土有不断成长的市场、有消费升级的商机、更有主动向世界开放的定力,而最具吸引力的,还是中国将“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努力。
中国的投资吸引力如何,事实是最好的说明。不久前,世界银行发布《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为改革而培训》,在中国选取了上海和北京为样本城市,结论让人眼前一亮。开办企业只需9天,与经合组织高收入国家持平;解决商业纠纷时间短、成本低,远远好于经合组织高收入经济体;电力接入全免费,全世界除中国以外能做到这点的只有日本和阿联酋;总体排名比去年上升32位,5年累计提高50位……资本是用脚投票的,今年上半年,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近3万家,同比接近翻番,这充分说明,全球经济风云变幻之下,挖掘中国机遇、深耕中国市场的信心反而越来越强。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正如习大大指出的:“各国都应该努力改进自己的营商环境,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不能总是粉饰自己、指责他人,不能像手电筒那样只照他人、不照自己。”国际资本对中国市场潜力的长期看好,来自于中国近些年围绕深化改革开放所作出的扎实努力。“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营商环境包括四个维度: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公正透明的法律政策环境和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而提升其中的哪一方面,都离不开“改革”二字。这几年来,无论是围绕“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进行改革动员,还是诸如“放管服”等改革实践,抑或是探索自由贸易区等改革突破,努力是持续性的。正如世行全球指标局官员所言,这些进展不仅是今年一年的改革成果,有很多是多年以来持续推进改革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