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行业一直饱受社会的关注,近期的一起明星诈捐案也是在网络上引起了大众们的争议。作为一个享有赞誉的同时也要忍受猜疑的行业,公益慈善如何继续前行?无名画作,索要百万,原画奉还却状告造假。谈的是事、说的是理,敬请关注本期《谈事说理》之日升“百万”的无名画作。
节目现场我们有幸请到了当事人王立江,以及本案的代理律师罗占义,向我们讲述他们的遭遇。
“善心”还是“假意”
以下为当事人北京金源宝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经理王立江叙述:
2010年三月,在一场“大爱圆梦 我要读书”的慈善活动,我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个叫张涛的画家。我就问他,你的画多少钱一张啊?他说,别说一万,五千也没人买。后来去张涛家里做客,发现家徒四壁,我就有点可怜他。不久,我们要举办一个大型义捐活动,张涛自愿承诺赠送马恩列斯毛邓六幅字画。我答应了,并说要给他一定报酬,后来张涛亲自将字画给组委会送去了。这六幅画作并不是名家所出,并不值钱,但我出于情谊行为还是给了张涛远远超过画作价值的钱款15万元。后来在天津宝坻桑梓助学基金会举办了慈善义卖助学活动,一天津企业家捐赠了230万元人民币,我就把这六幅画以及另外两幅名家之作送给了企业家。张涛得知此事后,就拿着一张拍卖证书来找我要钱,声称他的画在2011年9月经北京东方郎坤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以230万元拍卖了。我说这怎么可能呢,我们就去找这个拍卖公司,但拍卖公司从不认可作出过这个拍卖证书,拍卖师和当时的拍卖公司负责人也作证从没有拍过他的画。2017年,我们把画要回来,通知张涛取走,他拒绝了,他说画是假的。然后,他就向法院提起诉讼了,在法庭上,我们也说了,他的拍卖证书是假的,可是他不承认证书是假的,也不承认那是他的画。法院在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未对拍卖证书予以鉴定的情况下,把假证书当做证据了,判决我们要赔偿他230万。我现在的诉求,就是法院现在取证不足,希望法院对证书的真假重新调查,还给我一个公道。
对于此案件,律师罗占义表示:本案涉及虚假诉讼的情况, 230万是企业家捐款的金额,根本不是参与拍卖的金额,所以根本不存在拍卖画作的事情。并且,张涛提供的拍卖证书存在明显的漏洞,首先他当时给了六幅画作,可是拍卖证书上只有五幅画,这样的错误足以证明证书的虚假性。再者,拍卖公司以及拍卖师已经出具证明,证实了从没有拍卖过他的画作,后期我们又把他的画要回来,可是张涛否认是他的画作,法院对比着张涛提供的证书、画册判断这个画不是张涛的,我们应该作为被告去举证。一审二审,都没有对这个证书的真假进行仔细调查。
针对此案,节目组特别邀请著名法学家李开发、特邀评论员马进彪来到演播室现场,一同分析这起案件的深层原因,并就如何保证权益提出法律和政策上的建议。
证书真假存疑,拍卖行为无法证实
李开发表示“我们现在问题就是要看这份拍卖证书的真实性。我们可以看到,这份拍卖证书存在明显的纰漏。证书上画作的数量和实际数量存在差异。再加上拍卖公司的证明,显然证书不具备真实性。再者,作为一个大型公益活动,一定会对一份份的拍卖记录进行留档保存,不可能仅凭一张真假难辨的拍卖证书,就可以断定拍卖行为的发生。”
画作真假无关紧要,证书真伪才是关键
当事人在找回画作后,张涛否认是自己的画作。马金彪认为“画作的真假与否实际上不会对本案产生影响,本案的关键,还是在于证明拍卖证书的真假。”
马进彪认为“如果拍卖行为真实发生,应当存在证明物品走向的凭证存在,否则无法证明交易的完成。而对于拍卖证明真假的证明,由当事人一方来完成就变得困难,况且目前张涛尚且无法完成证书的自证。”
对于本案,马进彪给当事人提出以下建议,“建议通过起诉开具拍卖证书的公司,来破解当前的僵局。目前,本案的关键在于证明证书的虚假性,通过起诉开具数据的一方,迫使其来证明所谓的拍卖证书是子虚乌有的。”
好心资助却引火上身,慈善行业到底如何前行
马进彪表示“当事人作为一个一直从事慈善事业的慈善家,这种奉献社会的行为本应该受到赞扬。可现在,当事人却深陷泥潭,无法自拔。因为法院判处当事人败诉,意味着他最终要把做慈善的钱赔偿给张涛,这对社会也是种损害。”
近期,一期明星诈捐案胜诉可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可以说,当下慈善事业在享有赞誉的同时,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和不信任。不可否认,假借慈善的名义而牟取利益的人确实存在,但毕竟是少数,但我们应当学会对信息进行理智地判断,而非盲从。只有对公益慈善给予肯定,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加入到这个奉献自己、奉献温暖的事业当中。
现在咱们要反思的问题是,一个案子如果没有做出一个明确判断的话,实际上会隐喻着很多未知的、将来意想不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对于我们目前的慈善行业来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