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财政部副部长:要警惕PPP项目运营不当变成政府债)
24日,财政部副部长刘伟在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财政政策的空间”分论坛上表示,中国PPP项目发展快是由于政府没有把它作为短期融资的方法,而是服务于结构性改革,要警惕PPP项目运营不当变成政府债。
PPP服务于结构性改革
“中国政府只用了三年的时间,构建起PPP一整套制度模式和我们的行为规范,以及项目推进的路径。”刘伟列举了一组数字,PPP项目库里目前有1.1万个项目,共计13.5万亿投资总量,现在落地的项目1350多个,有2.2万亿的投资已经确定,“这个数据确实是惊人的”。
刘伟表示,中国PPP项目发展快是由于政府没有把它作为短期融资的方法,而是服务于结构性改革,并就此推出了三项改革。第一是政府行政改革,批项目具有行政色彩,要去行政化,让市场来选项目。第二是财政体制改革,PPP不是过去传统意义上的市场主体申报,财政资金分给你分给他,少给你,少给他,而是要市场说了算。第三是投融资改革,过去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情,现在变成了通过股权可以放大。
刘伟同时强调,要警惕PPP变成政府债。在正常的27万亿债务之外,如果PPP项目运营不当,合同执行不了,最后交给政府势必会增加政府债务。所以一定要遵循市场的法则,在法治的构架之下,来让PPP这项改革稳步向前推。
中国债务风险可控
刘伟强调,中国政府对债务是非常重视的,管控体系也逐步在完善,现在的债务风险也是可控的。通过一套防范体系,把政府的债务和市场运作的商业债务分开。中国一般公共预算和基金加起来的债务是27.3万亿,这个债务是完全纳入全国人大常委会下达的限额控制以内的。
谈及赤字率,刘伟表示,去年中国第一次把赤字率提到了3%,今年的预算仍然按3%安排。这既是积极财政政策,但也不是需要多少资金就没有限制。增加的赤字主要用于结构性减税以及制造业等升级创新,还有民生开支的一些硬方面的支出。
“中国现在的赤字率按照3%控制,有一定的余地。但赤字增长必须根据经济和社会需要来确定。人大确定以后我们就严格按照这个来办。”刘伟说。
对于中国的债务管控,刘伟表示,第一必须在人大批准的限额以内;第二,新增的预算必须要纳入当年的年度预算,接受人大的监督;第三是对存量债务,把多年形成的贷款期短、利率高的债务,通过中央发行的地方债券置换出来,目前已经置换了8.1万亿;第四,建立一个风险防控的体系,有应急的预案,对部分地方风险点进行监控。
财政政策的力度有赖于财政空间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为避免世界经济进入衰退,各国特别是主要经济体都采取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等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为修复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促进金融稳定以及避免全球性的经济下滑起了积极作用。
刘伟表示,多年过去了,世界经济仍然复苏乏力,这也暴露出我们长期结构性的问题是阻滞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这些问题很难或者是无法单单依靠短期的刺激性政策来解决。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实现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综合施策和结构性改革的政策相互配合。
刘伟认为,当前财政政策的作用发挥有赖于财政的空间,应该更多关注财政本身结构的完善,注重现有支出的结构性调整。
“必须强调现有支出要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而不宜过多扩大财政赤字。对于财政进行统筹的中长期安排,是整个财政政策在实行过程当中必须考虑的。”刘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