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不熟说:
上周写了一篇“唱衰”CBD房产的文章《孙不熟:CBD的房子为什么不值得买?》,部分读者表示不服,认为数据支撑不够。这两天看到“地产Y教授”的一篇文章让人眼前一亮,作者从上海商业地产的租金数据来论证了“郊区对城市中心的逆袭”。
这个观点和我一直讲的“空间平权”理论不谋而合,我曾在多篇文章给出这样一个论点:在互联网+轨道交通的时代,人口会加速向中心城市聚集,但在中心城市内部,会实现一个“空间平权”的效应,哪里的成本低,哪里就是风口。大都会区内部,资本如水,会淌平一切洼地,地段不再重要,便宜才重要。
以下是公众号“地产Y教授”的文章:
“一片空地,那叫投资;配套都有了,那叫追涨;社区成熟了,那叫接盘。”这是一个在国庆期间被热转的段子。那些买房只考虑市中心的死脑筋们,成了中介最喜欢嘲讽的对象。
的确,他们今年的购房观念已经不合时宜,而且客观造成了自己家庭财富的“大缩水”,妨碍了他们共同致富的脚步。
因为就在他们死守着非内环不买的观念不变时,上海的城市中心却四面开花,眼见已经开始向外郊环,甚至临近外省市的郊区挺进。客观造成了郊区房价比市区涨得更快、更高。曾经内环内一套房子可以换四套甚至五套郊区同面积住宅,而如今可能只能换两到三套。
01
国庆期间,上海姑爷罗康瑞旗下的瑞安房地产发布公告,集团拟出售拥有五角场创智天地的Bright Power及悦涛49%股权。
这并不是罗康瑞第一次卖掉上海市中心的物业。过去一两年,他还相继将新天地企业一号二号楼以66亿人民币出售予香港领汇房地产基金,企业三号楼则交于李锦记和万科。2014年,瑞安还把新天地朗庭酒店卖给了鹰君集团。
很多人都说,罗康瑞缺钱,所以才卖了创智天地。但教授觉得,更重要的原因是上海市中心的楼价已经见顶,未来的上涨空间不大。
莱坊在9月初的时候,曾经发布了一个关于北外滩写字楼市场报告。这个报告里提到了一些上海主要商务区,比如陆家嘴(22.92 +0.35%,诊股)、淮海中路、徐家汇(12.72 -2.30%,诊股)、长风之类商务区的租金数据。租金最高的陆家嘴,截至今年一季度的租金是12.5元/平米/天,其次是南京西路,租金是11.6元/平米/天。仅就租金而言,这个数据和五年前相比,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根据同策2012年的一份写字楼报告,早在2012年,陆家嘴的环球金融中心、国金中心就已经达到14元/平米/天,金茂也已经达到12元/平米/天,平均租金就已经超过12元了。同样,南京西路的租金在2012年时就已经突破了11元/平米/天。而类似淮海中路的租金在5年前也已经达到10元/平米/天以上的水平。
换句话说,主要核心商务区最近五年时间租金基本没有上涨过。
相比之下,中环甚至外环外的租金涨幅却极度凶猛。以大虹桥板块为例,核心区的写字楼租金去年还只有3.5元/平米,但到了今年一季度已经达到了7.5元/平米。
另一个案例则是长风板块。5年前,这一板块的写字楼大部分都只有2.5元/平米/天,少部分楼宇达到3.8元/平米/天已是高价。但今年一季度,这一地区甲级写字楼的租金已经达到7.1元/平米/天。
写字楼租金的走势,影响到了这些区域的房价。五年前,一套内环内核心区的住宅,足以换5套大虹桥徐泾地区的住宅。但现在能换到两套就已经算不错了。
这恐怕是罗康瑞甩卖市中心房产的真实原因:因为这些房子涨不动了。
02
有人说,教授,你的说法太业余了吧!写字楼租金上涨,怎么可能会抬高周边的住宅价格。而且罗康瑞卖的是写字楼、酒店和创业园。你说,市中心的写字楼涨不动,我信!但你说,市中心的房子以后也会涨不动,你要拿出足够的证据证明,否则就是胡扯。
为了自证观点,教授想展示第二件证据。这个证据就是戴德梁行公布的二季度报告。报告说,人民广场、南京西路、淮海路、徐家汇超过10年楼龄的写字楼正面临客户流失,空置率在不断提高。类似美敦力、飞利浦这样的优质客户都在往外搬。
戴德梁行说,今年前三季度的外围的写字楼租赁面积高达54万平方米,是市中心的1.6倍,其中金融、生产制造业合计占比达5成。
另外,资金也在向外围转移。戴德梁行说,前三季度,被大规模整体收购的都是外围区域的写字楼,比如闵行区“七宝宝龙广场”、大虹桥板块“虹桥绿谷广场”、大宁板块“绿地星光耀广场”、浦东世博板块“环球都会广场”等。
钱和人(工作岗位)都转移去了外围,市政府又大力地在嘉定、青浦、奉贤等郊区大郊规模建造三甲医院和名校分校,郊区的升值能力自然而然就远超市中心,那是动动脚趾头都能想到的。
不仅如此,上海郊区在吸引企业、人以及其他各种配套资源上,还给出了更多让人动心的奶酪。教授有个朋友说,在上海很多郊区注册公司,都能享受巨额的财稅补贴。有的地方,甚至可以享受总缴纳税收的20%甚至更高。
另外在经营政策上,也比市区灵活。比如,奉贤新近出台政策,允许进口的化妆品备案后直接销售。而原来化妆品的销售,是需要经过层层审批,才可以卖的。这就有机会让中国的时尚和世界同步。全球最畅销的化妆品,也可以被快速引入到中国。这就对化妆品类的企业非常有吸引力。
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政府的更多优惠政策,以及相对市区低廉的房租、工资,还有不逊色的商业、地铁、教育、医疗等配套,把人和企业牢牢钉在了郊区,这就为郊区的房价最终赶上甚至超过上海市区创造了可能。
03
其实,把商业中心往郊区方向搬,全世界都是这样干的。任泽平在预测中国人口迁移未来趋势时,曾经拿美国作为案例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950年后,美国的大都市人口就开始往郊区迁移,商业、企业随之迁移去了郊区。直到2008年之后,人们才又开始往市区搬。
在中国,这样的用意,也更符合高层平衡发展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的愿望。
如果翻看去年出台的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几个人口千万以上的城市,比如上海、苏州、杭州是控制人口的。但它们的周围却是鼓励人口增长的。比如上海附近的嘉兴,人口要比2014年增长51%。
新的人口来自哪里?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了,那就是从上海离开的企业和员工带来的人口红利。除了嘉兴,无锡、常州、湖州、南通、宁波……这些上海周边的城市,几乎个个都有人口大跃进的规划。
这些城市新增的总人口加起来,也要将近千万,等于一个苏州的城市规模。
而要服务这些地方的人口,光靠当地的自有资源是不够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上海在去年修正版的新一轮规划里,除了保留苏州、南通、宁波、嘉兴这些上海的都市圈外,还把上海的四个城市副中心——莘庄、大虹桥、宝山、川沙四个地方设立城市副中心的真正原因。
这些城市副中心不仅仅是满足上海人的消费和就业,也是要满足周边的昆山、太仓、嘉善、舟山这些城市居民的消费、就业、就学和医疗的。
未来趋势总结:
1、大量的人口会随着企业搬到外环乃至外郊环,郊区和市区的房价差将被进一步缩小。
2、上海周边的卫星城市,尤其是临近上海只有30分钟车程的卫星城市,将会大量涌入人口。
3、上海郊区的商业中心,不仅仅有本地客流光顾,还会有临近省市的客流光顾。同时,在经营成本方面更有优势,企业更容易经营获利。因此,商铺、写字楼的租金和售价有机会比市区涨得更快。
4、在限制人口之后,狭义的上海虽然人口不再有增长空间。但广义的大上海都市圈将有接近千万的人口净流入,依然会是全国的楼市重镇。
编者注:本文选自公众号“地产Y教授”,作者原标题为《住在上海的最大风险:买房只懂得选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