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收购海外俱乐部的中资列表中,徐根宝赫然名列其中。徐根宝2015年收购了洛尔卡队,以“经历西班牙的职业联赛,真正感受其中的氛围”“真正搞足球,而且洛尔卡将来可以为上海足球、中国足球锻炼人才”的想法,在西班牙洛尔卡再现“崇明岛模式”,并在17年助洛尔卡成功升入西乙。
徐根宝的“崇明岛模式”曾引起广泛学习,但并没有哪一个俱乐部能达到徐根宝所能达到的高度,甚至“画虎不成反类犬”。甚至是徐根宝,也被媒体多次曝出有撤退的想法。由此可见,从投资到青训,回收的时间周期实在太长,即便真的想好好搞,也需要长期而有规划的投入。
而在青训之外,大家也各自有一些说法,如尼斯提出的体育旅游,又如苏宁收购国际米兰官方时,给出的理由之一是提升苏宁的国际知名度。这些理由有些可以衡量,有些难以衡量。
事实上,生态圈曾撰文表示,万达集团投资马德里竞技,并加码球场冠名,也是万达在西班牙乃至欧洲为自己打广告的行为,从而为整个集团的其他商业行为铺路。在万达冠名马竞新球场之后,的确再次获得了地产领域的拓展,也表明了自己不会撤出西班牙市场的决心。据悉,西班牙的瓦伦西亚、马拉加等城市,也都对万达伸出了橄榄枝。
而通过海外投资,在国内兴建特色小镇这条路,无论是AC米兰还是南安普顿,都被曝出过相关的投资意向。不过目前都没有进一步的消息与进展。
除苏宁、万达之外,中资收购海外俱乐部的情况还有不少。这些中资,其中有从与体育毫不相干的行业跨界而来的公司,也有曾在证券市场臭名昭著的代表人,当然,也有如苏宁、万达、莱茵和当代明诚一样大力布局体育产业的公司。
因此,对于众多中资而言,我们自然不能用同一种标准来衡量。而在国家一系列警示之后的进与退,也可以被视为是公司层面的战略选择。
警告背后,需要的还是理性投资
从投资之后的状态来看,这些海外俱乐部收购并不能说全部都是理性投资,对于其中的一些也有着警告的必要,毕竟中国资本入主海外俱乐部也曾造成许多不愉快的事端,或资源无法整合,或无法融入当地文化,或外行领导内行,或不顾球迷套利走人,也曾出现过所投俱乐部破产的故事。
在中资走出去的过程中,涉足海外文化体育行业近乎不可避免,这是由文体行业的特性决定的,因此,如何理性地投资海外文体资产就显得极为重要。
在此前央视点名的报道之中,重点提及到非法资产转移,而这是国家执法机关严厉打击的违法行为。因此,考虑到这一点,那么理性的海外投资就需要具备以下的几点:
1、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不以海外投资之名行资产转移之实;
2、肩负社会责任,充分考虑投资的社会影响;
3、投资符合公司发展战略,保障公司正常经营;
4、充分考虑投资的风险与收益,审慎做出投资决策。在大方向上划出4条底线,具体的细节需要投资者充分考虑,而在投资之后的经营管理和落实过程则需要更加精细更加严密的论证与思考,只有这样,一项海外投资或能称之为理性投资。
对于收购海外俱乐部的中资来说,不能因为万达的撤退就定性说“凉了”。但在一系列强有力的警醒之后,盲目的投资者会趋于理性,心存资产转移之念的人将不再敢以身试法。
而在肃清这些乱象之后,体育产业海外投资或许就将一扫乌烟瘴气,更加有力、更加理性地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