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财时报

被对手碾压后,三星手机还能东山再起吗

http://www.jingcsb.com/ 来源:蓝鲸TMT 贾敬华 发布时间:2017-12-28 19:25:55

 

被对手碾压后,三星手机还能东山再起吗

 

即将过去的2017年可谓是三星手机的梦魇。Strategy Analytics的数据显示,在中国手机市场,三星第三季度市场份额仅为2%;另一家机构Kantar的数据显示,三星在中国的份额仅有2.2%。

虽说三星手机全球的市场份额依旧可观,但在国内手机市场,三星手机还是被对手们无情的碾压。一轮激烈的厮杀过后,国产手机市场已经进入寡头时代,跌出市场前5的三星还能东山再起吗?

三星手机惨败:谁之过?

单从市场份额上来看,三星手机在国内的境况可谓非常惨,只有个位数的市场份额。一年多的时间,三星手机跌出前5阵营。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三星手机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一路狂跌不止呢?

或许很多人把三星手机市场份额下滑的原因归结于“爆炸门”,这有点过于偏颇。三星手机惨败中国市场,这是多年积累问题爆发所导致的恶果。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一些消费者已经把三星手机与卡顿直接挂钩。多年来,三星手机的系统预装太多,而且这些预装软件无法卸载,使用一年左右就会卡顿,恢复出厂也无法解决卡顿的问题。对于系统卡顿的问题,三星盖乐世社区有大量反馈,但这并没有得到三星的重视。

就在三星手机无视系统卡顿的同时,以荣耀、魅族为代表的国产手机品牌,都把解决系统卡顿上升到发展战略的层面。眼下,很多国产手机品牌的系统运行非常流畅,荣耀还喊出500天不卡顿的口号,三星手机的系统依旧卡成翔,这是消费者逃离三星的一个重要原因。除此之外,在很多涉及用户体验的一些环节,三星手机的表现也是差强人意。

作为三星手机的旗舰机型,三星Note4之前的产品做工被众多用户吐槽。在国产千元机已经用上金属机身的时候,三星Note3还是粗糙的塑料外壳。在Note5后,三星才开始注意制造工艺的提升。从一系列的产品来看,三星手机在国内的市场策略有点后知后觉。

在产品布局上,三星的做法更是难以适应国内手机市场的快速变化。2014年前后,互联网手机势头正猛,荣耀、小米、魅族、乐视等众多的互联网手机品牌掀起了一场激烈的竞争,从价格战到配件战,再到制造工艺的比拼,三星手机的市场份额逐渐被蚕食。除了Note系列和S系列旗舰外,三星手机在2000-3000元的价格区间是空白,千元以下也是空白。在市场份额被对手蚕食后,旗舰市场也岌岌可危时,三星手机才开始针对国内市场推出了C系列和A系列产品。

对用户反馈的无视,让三星手机在快速变化的中国手机市场竞争中失去了优势。加之乐视和小米一直用价格搅局,这都加剧了三星手机市场份额的下滑。不难看出,三星手机的惨败,主要是因为自身战略的失误。

三星手机崛起的机会依旧渺茫

如果不是Note 7爆炸门事件,三星手机恐怕至今也不会去反思,更不会意识到国内手机厂商的实力。不可否认,在硬件供应链领域,三星手机的优势无人能超越,但这并不意味着三星手机在国内市场能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在“爆炸门”事件中,三星对中国消费者傲慢的态度,已经让三星手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客观地说,三星手机在国内市场份额跌到个位数,失去用户信任是很重要的诱因。虽说后期三星手机针对Note 7电池爆炸事件推出了一些挽救措施,但这短时间内难以换回消费者的信任,毕竟三星对中国消费者的傲慢已经激起了民愤。对于三星手机而言,如何换回消费者的信任,已经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大事。

不过,缺乏竞争力的产品,也是三星手机难以东山再起的一个重要原因。以今年9月份上市的Note 8产品来说,全面屏和拍照是这款手机的两大卖点,但与竞争对手相比,三星手机已经没有太明显的优势。的确,三星拥有成熟的全面屏技术,可我们不要忽视一个问题,很多国产千元机已经开始搭载全面屏,这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三星Note 8的全面屏优势。更何况,消费者并不是骨灰级的技术专家,不会纠结全面屏技术的优劣。

从曲面屏到全面屏,三星手机一直引领着趋势,但在不按常规出牌的国内手机市场,高大上的“全面屏”难以为旗舰手机的加分项。在拍照方面,双摄和大光圈也不再是三星旗舰机型Note 8的专属。再加上三星手机系统方面不符合国内消费者使用习惯的劣势,以及高于苹果iPhone X的售价,三星Note 8销量低迷亦是必然。

来自电商渠道的数据显示,三星Note 8在国内的销量不及iPhone X的6分之1。由于苹果还未公布具体的销量,粗略估算Note 8在国内市场的销量勉强达到百万台的量级。与往年相比,三星Note 8的销量根本上不了台面。再看另一款旗舰,三星S8,目前每个月的销量大约在6万台左右。不难看出,三星手机在国内的销量正遭遇断崖式下跌。多家调查机构还表示,三星手机在国内下滑的情况在2018年里还会持续。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京财时报(www.jingcsb.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热文推荐

首页 | 新闻 | 财经 | 房产 | 娱乐 | 旅游 | 时尚 | 生活 | 科技 | 健康 | 汽车 | 教育 | 今日北京 | 电子报

Copyright © 2008-2016 备案号:京ICP备09109218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9084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20080118
关于同意京财时报设立互联网站并提供新闻信息服务的批复

友情链接: 大粤日报 时尚周刊 京晨晚报 投资观察界 新讯网 西北商报网 万亿财富网 中国投资界 新尧网 中国证券期货 广东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