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关于三星、苹果、华为等知名手机厂商电池爆炸的消息一直不断在媒体上报道。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消费者的重度忧虑,也给这些知名手机厂商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信任危机。为何连这些知名品牌都无法避免手机电池的问题。是技术上改新带来的不兼容,还是另有隐情,今天我们就来就这个话题说一说。
全面屏、AI芯片、屏下指纹、5G……在这些具有极大潜力技术的“诱惑”下,智能手机俨然还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但在手机诞生之初,甚至电子设备出现之时即存在的电池却依然没有很明显的进步。自从1991年索尼推出首个商用锂电池,锂电池变被广泛使用至今。近30年时间过去,手机使用的锂电池仅仅是在容量、单位面积效能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步,但并无实质性变化。
甚至随着智能手机功耗等方面的变化,电池越来越不“好用”了!国外知名评测机构 GSMArena 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手机电池容量从前一年的3167 mAh 增长至3292 mAh,续航能力却从60.5小时暴跌至54.3小时。电池容量提升续航表现却愈来愈差,根本原因就在于电池技术的停滞和性能的持续升级。
就算是有着诸多黑科技的三星、苹果等,也对手机电池束手无策。三星Note7的“爆炸门”、iPhone电池在寒冷天气下迅速耗电并导致关机直到现在的“降频门”等,都凸显出手机厂商在电池方面“无能”的软肋。三星、苹果在电池方面和其他手机厂商几乎毫无差别,出现各种问题也就好不稀奇了。它们在处理器、屏幕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始终没有打破电池技术的瓶颈。
我们总是在科技网站上看到关于电池创新的各种最新消息,“新型铝-石墨烯电池,能用70年,充电5秒钟、通话两小时”、“秒杀锂电池,固态电池来了”……再加上燃料电池、锂硫电池、新型薄膜电池、钠基电池、水基锂电池、液态金属电池等,似乎要迎来一场“电池创新盛世”。但可惜的是,每种所谓的电池创新技术总是将自身吹得天花乱坠却始终没有落地普及的迹象。
当下,电池有着两个极端性的表现:一方面是越来越难以满足大众需求,也没有实质性变化,另一方面则是在实验室中新技术突飞猛进。这样矛盾的状态或许会延续很长时间,或许又可能在一夜之间得到解决。手机厂商现在所能做的,就是在处理器、屏幕、系统、应用等层面进行优化并强化充电速度,然后就期盼电池技术真正实现全面突破。(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