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多家媒体援引接近小米的知情人士消息称,小米已召开上市启动会,最早将于2018年下半年进行IPO,且倾向于选择香港上市。同时,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表示,小米生态链公司华米科技已提交IPO招股说明书;如果华米成功上市,或许会对小米的估值产生较大影响。
对此,蓝鲸TMT记者联系小米品牌部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未否定IPO事宜,不过对于具体事项则不予置评。
民族证券、中泰证券等多位分析师均向蓝鲸TMT表示,以目前小米的经营数据和板块要求指标,小米登陆港股的可能性较大。美股的想象空间大,但上市后较高的指标要求对小米是考验;而港股对净利润要求相对偏低,使得小米有更大的空间。
“不论小米是否成功上市,盈利和估值都是小米最核心的问题,尤其是品牌定位和价值观。”一位互联网行业观察者表示。
千亿美元高估值引争议
有报道称,小米已选定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这两家投行作为其IPO的主承销商,而小米此次IPO或将成为继阿里在纽约上市以来科技行业最大的IPO。小米高层对外称公司的估值有望达到1000亿美元,而雷军更是提出了估值达2000亿美元的目标。不过,这一高估值在业内引发诸多争议。
业内人士分析称,经历2016年低谷和2017年涅槃后,不论是1000亿美元还是2000亿美元,对小米而言都是高估值。虽然小米已经拥有小米生态链,但是手机仍是其核心业务,要想实现2000亿美元估值,仅靠手机业务恐难实现。
家电行业专家刘步尘认为,小米模式受到市场认可,但目前来看,小米手机在其业务中所占比例仍然较大;若其他产品或业务占比有所提高,与小米手机形成合力,将对小米未来发展起到较大帮助。
不过,在上述行业观察者看来,小米缺少核心竞争力,其主打产品红米虽聚焦中低端用户,但用户主动付费和黏性并不强,这对小米生态链不利。另外,小米创始人雷军对小米的也会影响品牌溢价。
他认为,从用户角度出发,按小米公布的手机出货量将突破9000万部计算,平均每台小米手机收益低于1000元,再减除支付供应链的费用,那么手机平均售价则降为700-800元。相较于华为手机均价1500元,以及OPPO、vivo等抢占手机和市场,小米手机市场极容易被压缩;在手机市场如此压缩的情况下,2000亿美元对小米仍是很高的估值,今年也许不是小米上市的最佳时机。
同样,也有行业分析人士认为,2000 亿美元是小米2010年估值的800倍;按照同行业的增长速度来看,实现这个估值有一定难度。
不同于上述观察者观点,民族证券和中泰证券的分析师皆向记者指出,是否能顺利上市、2018是否是小米上市的最佳时机,还是要看小米能否达到登陆板块的要求,其次才是投资者给予小米的估值;投资者看到的是小米的未来,选择相信小米有可能,与小米当下销量关系不大。
IPO面临的五大难点
根据资料显示,小米公司旗下包括小米科技、小米通讯、小米电子软件、小米支付、小米移动软件、小米软件技术、小米数码科技等至少7家公司,且在香港还设有公司。此外,小米还有多笔规模较大的投资,如迅雷、爱奇艺、金山云等,总计十几亿美元。
在没有高营收和高利润的情况下,小米上市需要注意哪些“隐患”?上述行业观察者向蓝鲸TMT记者提出了小米IPO值得注意的五个问题。
第一是供应链。不论在手机产品还是在智能家居,供应链始终是小米销售模式和发展的最大挑战,需要巨大的资金和成本支持。雷军曾在创业初表示,小米的盈利模式最重要的是轻资产。但由于没有自有工厂,小米对供应链的掌控乏力,很容易出现供货不及时乃至断货的现象。
第二,品牌定位和溢价问题。虽然在产品端,小米整个商业模式是围绕高品质、高性价比,但在中端市场和高端市场采用了“小米”品牌,没有清晰划分。
同时,小米1999元的高性价比品牌形象已根深蒂固,这意味着功能性和低价的低端定位固化;尽管之后小米切入高端市场,但相较于苹果、华为、三星等手机品牌,小米仍较难转变用户的品牌印象。
第三,渠道问题,这曾被雷军认为是“最要命的问题”。雷军曾在2017年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指出,小米专注线上,但错过了县乡市场的线下换机潮。小米过去的渠道专注于线上电商,但电商只占商品零售总额的10%;现在90%的人买东西主要仍是线下,即使占据线上100%渠道,实际只占10%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