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财时报

“一战”尚存余温,支付宝微信的移动支付“二战”要来了

http://www.jingcsb.com/ 来源:蓝鲸TMT 刘旷 发布时间:2018-01-31 14:55:09

首先,消费行为的效率发生质变。原因在于传统的地铁乘用车至少需要买票、刷卡进站、出站这三个步骤。而现在的扫码乘车服务直接将这一过程缩减为扫码进站,无疑提升了这一消费行为的效率,用户体验也会大大提升。这其实是技术赋能的一项特点,科技简化了不影响体验的中间消费环节,从而提高了整个消费过程的交易速度。

仔细想想,扫码乘地铁其实已经有一个参照物——共享单车。共享单车目前也是扫码即骑、事后结账的快捷运营模式。而扫码乘地铁的意义正在于此,简化中间流程能够充分改善公共交通的流程效率低下现状。

其次,支付弱化,服务强化。原来扫码的目的可能是支付,现在扫码的目的是进站,而且是用户使用交通服务的第一步,这一改革使得用户更专注于乘车服务本身。而且,像共享单车那样的事后结账方式分散了用户在移动支付行为上的注意力。

与原先乘车前单独支付的行为相比,移动支付显然已经脱离售票机,被存在了微信和支付宝之中,化作一个方方正正的二维码。支付的弱化,也表明消费过程中的服务被强化,对用户来说是好事。

为什么微信和支付宝会推出扫码乘地铁的技术?其一,扫码兼具支付和进站两项功能,可以进一步获取消费者出行大数据,并优化相关服务;其二,公共交通出行中的服务流程往往超过一项,技术有更大的操作优化空间;其三,线下大流量场景获客成本低。

不论怎样,扫码乘车中支付与进站相结合的方式已经具备一站式的属性,由于科技的不断迭代加上人们对便捷高效的追求,移动支付会不断与其他服务内容相融合,并衍生出越来越高效的消费方式。有关资料显示,机场这种通行流程更复杂的交通场景未来有望以类似方式参与进来。

或者说,这种嵌有移动支付的一站式服务未来将打通更多的线下场景,而在这场全新的竞赛中,微信和支付宝依然会再次针锋相对,那么这场仗相比于此前的红包补贴大战,又有哪些全新的博弈点?

据要地、育良民、比进化,二战一触即发

一战时,微信和支付宝主要争得是用户移动支付入口的优先级。如今,地铁、机场等大流量线下场景如同一个个巨大的试验场,微信和支付宝未来可能会从三个角度展开博弈。

其一,技术与服务迭代的博弈,谁更高效谁就获胜。金融科技时代,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持续进步,就交通出行领域而言,技术的博弈主要集中于出行效率、出行体验等方面。从初步的扫码乘车改革来看,未来微信和支付宝将会进一步专注于优化乘车体验,比如当刷脸技术等生物识别技术非常成熟后,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用户乘车,甚至可以省略进站这一道步骤,直接让用户上车。比如瑞典就有公司在人体植入技术芯片以实现更便捷的出行服务。

像此前支付宝提出的“如影计划”也是基于这些技术所描绘的蓝图。由于其中的移动支付环节是交易的核心,不可消灭,只能不断通过技术简化或融合,而交通出行领域拥有的众多场景未来可供微信和支付宝进行测试。在这个基础上,谁能开发出符合用户胃口或者说更高效的出行方式,谁就能称霸未来移动支付市场。

其二,“地推”速度的博弈。待开垦之地往往讲求先发优势,即要快速占领市场。虽说我国的交通出行场景按城市来分可谓不计其数,但培养用户的支付习惯应该是商业化的第一步。即使微信和支付宝目前不会短兵相接,但发达城市由于人口因素和经济因素等吸引力更强,仍然会成为微信和支付宝扩张的首选,虽说微信和支付宝的下一个落地点暂时不会重复,但等到想分羹的那一天,可能眼前的这块肥肉早就固若金汤,喧宾夺主的事更不可能发生。

这也就意味着,与一战不同的是,二战下的微信和支付宝需要抢城市先发权并提前建立起壁垒,一方面能够稳住一方水土,与用户建立更深的情感联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巩固自己的强者地位,暂时立于不败之地。

其三,市场教育的博弈。支付宝在西安按照推广惯例也辅以优惠活动来教育用户,比如用户可本月乘车下月还钱,还可以享受随机立减的优惠。由于扫码乘车是一项突破性新服务,所以对用户进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前奏,而补贴等方式不失为一种快速打破习惯壁垒的方法。最好的例子就是此前微信在分食支付宝的线下场景时,利用了狂撒红包补贴的方式获得了大量用户的青睐。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京财时报(www.jingcsb.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热文推荐

首页 | 新闻 | 财经 | 房产 | 娱乐 | 旅游 | 时尚 | 生活 | 科技 | 健康 | 汽车 | 教育 | 今日北京 | 电子报

Copyright © 2008-2016 备案号:京ICP备09109218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9084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20080118
关于同意京财时报设立互联网站并提供新闻信息服务的批复

友情链接: 大粤日报 时尚周刊 京晨晚报 投资观察界 新讯网 西北商报网 万亿财富网 中国投资界 新尧网 中国证券期货 广东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