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5年开始有关“资本寒冬”的声音就一直没有停歇过,但随着互联网风口一个接着一个的到来,仿佛唤醒了料峭中的资本,然而好景不长,在短暂的资本狂欢后,创投圈里资本投资开始趋于紧缩,即使面对新风口也很难有初创企业像前几年一样轻易获得动则千万的投资数额。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2018的整体市场与2017同期相比,募资金额下跌了八成,企业融资越来越困难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曾经流传甚广的“C轮死”魔咒又重新在创投圈弥漫开来。
“C轮死”是指有近九成的B轮创业公司拿不到C轮融资,因此而陷入资金困境,甚至倒闭。据不完全数据统计,在近几年的创业企业中约有60%的公司在A轮到B轮融资中“死去”,能撑到C轮的不足12%。一批又一批初生企业如流星一般,划过璀璨的市场,终究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供后投资人分析“凭吊”。
资本投资紧缩 行业独角兽也难逃C轮死魔咒
自从中国接入互联网以来,仅用了数十年的时间就达到了赶超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程度,其发展速度世界瞩目。“中国互联网寸土寸金”的意识贯穿了无数的创业人,使其纷纷加入到互联网创业的大军中来。而随着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弯道超车,“互联网+”浪潮也迅速占领了整个创业圈,无数新生产业的到来,像一剂强心针刺激着资本市场。
然而今年开春以来,无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都遭遇寒流,募资遇冷。今年4月27日《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出台后,资金再次全面缩紧。据证券时报·创业资本汇记者了解,今年上半年投资机构在投资金额和投资数量上均有所放缓,而创业企业的融资计划和估值设置也开始趋于理性。由此导致私募规模快速增长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有机构人士预测,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下半年流入一级市场的资金将会出现断崖式下跌,至少减少50%-60%,甚至可能减少70%-80%。
小米CEO雷军曾说:“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的确,近几年互联网风口不断,且大都经历了短暂繁荣的春天,融资消息一轮接着一轮,然而在融资热潮过后紧接着的就是倒闭狂潮。
因为近年来市场大跳水,融资越来越困难,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平台开始成批倒下,甚至部分前期融资过亿的独角兽公司也难逃“C轮死”魔咒。
而其中的重灾区莫过于共享单车和直播市场。时间倒退回两年前,市面上还充斥着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各色共享单车,无论是媒体还是围观群众,都在为这新生事物津津乐道,然而不过短短一年的时间就走到资金断裂,满地凋零的悲伤境地,特别是当时的小鸣单车已经撑到了C轮融资,依旧无法逃脱倒闭的魔咒。无独有偶,这样的倒闭潮同时也出现在了直播界,曾经引领行业的光圈直播,在高速发展了一年之后,因为融资不利而最终抱憾结尾,紧接着一大批直播平台陆续关停。
为什么创业公司容易在B之后C轮死?
一家创业公司已经撑过了A、B轮,按理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资金力量及行业前景,但是为什么还是会“死”在C轮上呢?
1.融资到手后急于扩张
创业公司分析网站Startup Geneme早前在对互联网创业公司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90%的创业公司会失败,而导致其创业失败的首要因素就是“过早扩张”,这个比例甚至高达70%。这些公司都不是死在残酷的商业战场,而是败给了自己。
元生资本创始合伙人彭志坚站在投资人的角度也表示:“拿到钱之后快速扩张,是创业公司要死的前奏。”创业公司过早的急于扩张是个极其错误的决定。无论是换大的办公环境,还是扩充团队,亦或是扩大市场都需要大量的现金投入,在还没有弄清楚自身产品的变现能力和市场需求时,这样的扩张显然带来的风险更大。
2.过于自信 新的商业模式无法变现
对比A、B轮融资来说,C轮的融资金额肯定更大,而这时候投资人选择是否要投注的根本就在于能否让他们看到切实的收益数据。纵观现在大多数完成了C轮融资的企业,不难发现他们大多数都有了较为稳定的商业模式,以及可观的收益数据。也因此,目前的初创公司大部分拿不到C轮融资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其变现模式还只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转化率低且估值虚高。
3. 依靠烧钱营销 获许的用户黏着度低
为了能融到资,让投资者看到数据,很多公司都会选择用之前融到的钱来烧钱补贴抢用户,从而在短时间内获得巨大流量,而这也可以说是众多互联网企业的惯用伎俩。无论是之前的滴滴优步、饿了么美团、还是摩拜ofo,烧钱大战总是被人们所津津乐道。
然而烧钱补贴,无疑会加速资金的消耗度,一旦融资跟不上,资金链出现问题,倒下就是必然的结果。同时补贴“买”来的用户黏度非常低,一旦补贴减少,用户便会快速流失。
4.投资机构盲目跟风 企业过度依赖资本
除了创业者自身,投资方的盲目投资也是导致企业C轮死的外部原因。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攀升,资本市场迅速崛起,投资方并不稀缺,在新风口到来初期,资本往往没有时间去做深入分析,为了不落人后也并不会去过多在意项目的投资价值,这也使得,后期一旦资本发现,这是一个伪风口就会迅速撤资,与此同时,近年来的融资热潮,让不少初创企业创业者过多依靠“融资”所获得的资金,进而导致一旦资本撤资,企业内部资金便会被瞬间掏空,剩下的躯壳自然难以存续。
市场寒冬 如何打破魔咒
1. 增加现金流储备
虽然融资已经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随着融资遇冷,远水救不了近火,创业者自身也要做好应急预案,在保证自身正常运营的前提下储存资金,以免因为融资不利而让公司运作陷入停摆。
2.扩大本源市场 多寻找资金来源
要吸引资方,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其看到可收益的未来规模,扩大本源市场也就意味着创业企业要扩大细分领域,占据更多的市场。同时条条大路通罗马,融资也绝对不是获得资金的唯一办法,筹资等合理的资金来源都是可以考虑的,减少对融资的依懒性。
3.不要过度追求风口 正视风险
不管是创业者还是投资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过度追风口,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几乎一天一个新风口,盲目追逐会导致的现实就是市场过于饱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买方市场,供过于求,最后行业洗牌自然是必然趋势。同时如果企业过度热衷风口所带来的爆发性红利而忽略市场的真正需求时,极有可能会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做出错误的预判。
在资本寒冬笼罩下,创业者想走出魔咒,投资人自然也不希望看到前期花出去的钱打水漂。但我们仍旧相信,经过理性的回归和市场的洗礼,当走过冬天,自然能拥抱美丽的景色。
文 |小谦,小谦笔记(http://xiaoqianbiji.com/)创始人,互联网观察员,数十家科技媒体专栏作者,微信请联系net1996,转载请注明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