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信息化代表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已成为引领创新和驱动转型的先导力量。而在互联网+到数字经济,再到“数字中国”的推进过程中,中国的数字化进程正在加快和深入,互联网与新科技正融入到经济、文化及社会民生等方方面面。
与国家发展大背景相契合的,是中国互联网的重心在从C端消费互联网向B端产业互联网迁移。尤其是在人口流量红利被挖掘殆尽的当下,BAT及细分领域的领头军企业比如墨迹天气等互联网企业共同选择的破局之匙就是产业互联网、企业端,向着To B方向积极转型。
记者发现,试水B端产业互联网的墨迹天气,近期宣布已成功拿下国内所有大外卖平台的订单,为饿了么、美团、大众点评等外卖平台提供气象解决方案。转型的背后,又能给同赛道的企业提供什么启示?
产业互联网成大势所趋,新赛道上群雄逐鹿
十月底,马化腾在公开信《给合作伙伴的一封信》中写道,“接下来,腾讯将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而在乌镇举行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产业互联网”也作为一个热词全面刷屏。互联网大佬普遍认为,过去20年,互联网的重要进步集中体现在To C的消费者互联网。而未来20年,互联网的重要发展将来自于To B的产业互联网。
有别于之前的消费互联网,面向企业端的产业互联网有着全新的形态。业界普遍预判,朝向B端的产业互联网,可以将消费者和产业对接起来并创造巨大价值。
因此我们也看到,很多互联网企业都在产业互联网这一新赛道上展开了激烈竞逐,墨迹天气是其中一个非常鲜明的例子。随着流量红利的天花板日益明显,墨迹天气也一直在积极求变。2015年以前,墨迹天气所做的是不断夯实To C业务,试图通过持续提高用户时长和参与度来保持用户黏性,以此获得更多固有模式上的变现。
但即便如此,墨迹天气仍未完全兑现自身的潜力,尽管已在国内天气领域拿下近70%(易观数据)的市场份额,但C端已经进入了存量市场,它或许需要一个比To C更大的释放渠道。事实上,就气象服务本而言,各行各业都有着迫切的诉求。随着2015年国家政策对气象信息的放开,为气象领域的企业提供了机会,墨迹天气在两年前已涉足企业级气象服务,向B端企业进行着针对性布局。
难点层出不穷,变道并非那么容易
产业互联网的发力,让每一个产业都有可能变身为智慧产业,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不过,习惯了C端服务的模式,向B端转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一帆风顺。
与当下被深度运用的流行社交工具不同,墨迹天气身为一款天气工具,转型做B端服务的同时,能否提供不同行业的不同天气服务解决方案,来满足企业客户的需求,成为墨迹天气面临的首要问题。
2016年底,墨迹天气正式与饿了么达成协议,为后者提供气象服务解决方案,帮助其在雨天合理调整送达时间及调动运力,降低损失。2018年8月墨迹天气宣布拿下国内包括饿了吗、美团、大众点评、点我达等众多外卖平台订单。
据悉,在与外卖企业合作初期,除了墨迹天气,饿了么同时参考了其他气象数据源,综合对比来判断准确率,在数据的基础上,加以人工调整。墨迹天气高级副总裁程倩在一次采访中对外表示,在行业对比中,墨迹天气的晴雨准确率可高出5到10个百分点。
果不其然,在与饿了么合作两个月后,饿了么决定停止人工干预和其他气象数据源,依靠墨迹天气的气象方案,来实行天气因素对外卖调度、配送的调整。
外卖行业需要了解天气情况,来制定未来两小时内的配送计划,以调节平台配送时间及人力物力资源平衡,因此短时预报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墨迹天气提供的正是两小时内的精准预报,帮助客户解决了调节压力平衡、选择最佳路线及提高用户好感度的痛点问题。
超越自己,产业互联网成墨迹天气重要阵地
回顾以往,在变道产业互联网的时候,试水新的业务遭遇到了不少挑战,比如培育和教育市场,社会上80%以上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天气,但不同于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地区完善且成型的商业气象市场,国内并非每一个企业客户都会为它买单,只有深挖每个企业的业务模式、业务痛点,才能尝试将气象更好地运用在其业务中。
墨迹天气的技术和方案需要匹配企业客户的需求,各行各业对于气象服务的需求各有不同,如何量身定制并精准满足它们的需求,对技术和制定解决方案的能力会是是全新挑战。
2018年在外卖行业成绩突出的墨迹天气,想要实现B端市场持续增长也必须要持续扩张。但是开拓新的行业,是很艰难的——腾讯都不敢保证自己面对新领域就能百分百拓展成功。而墨迹天气在横向扩张多领域的同时,更加要注重的,是稳扎稳打地在每个行业进行纵向深入。比如在农业这一备受关注的行业,掌控天气信息是未来农业科技领域的发展方向之一。IBM旗下公司Weather Company的内部人员表示,90%的农业方面的损失都是天气变化导致的,加之全球气候变迁,天气对农业愈加重要。而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天气有着极大差异,农业形态也呈现千姿百态之下。
在这样复杂的大背景下,墨迹天气如果单单只要发一个通用模型,能否满足不同地区的农业气象需求?如果要开发多个模型,墨迹天气在资金、资源、人力的投入成本上是否会出现飙升?在与农业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又该如何定制适应的价格,既让客户满意,又让自己获益?这些都是墨迹天气在切入农业这一行业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此外,交通运输、物流、零售、新能源等行业,也都有着不同的气象需求。墨迹天气只有精准地应对不同需求,才能真正实现To B的成功转型。可以预见,如果墨迹天气继续深耕气象领域并采用更为积极的策略,或许能为商业气象服务注入全新活力,并带来更多想象空间。(李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