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财时报

2018“保险+健康管理”融合兵分三路,险企需警惕“闭门造车”

http://www.jingcsb.com/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1-02 16:00:01

近日,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平洋人寿”)公告称,拟向旗下太平洋医疗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医公司”)增资4亿元,推进保险与健康管理融合。

事实上,发力健康管理领域,以协同健康险业务的险企不在少数,2018年,涉水动作进一步渗透,如最新推出的健康险产品,多已同步加大相关医疗服务协同;泰康保险、中国平安(601318.SH)等险企,在多年积淀下,创新、加速推进布局;也有险企不再局限于对健康服务个别环节的试水,进一步向全链条渗透。

布局加速,对险企保险主业与当前的健康管理市场均有所助益,但专家也同时提醒,险企需在保证专业化的前提下推进,同时加强与医疗机构合作,防止“闭门造车”。

中国太保增资健康管理子公司,逐步搭建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首先来看太医公司的增资动作。资料显示,太医公司为太平洋人寿全资持股子公司,成立于2018年1月,注册资本1亿元,经营范围包括接受相关部门、机构委托提供社保和医保的相关管理服务,医院管理咨询;健康科技等技术开发等。

“为满足太医公司的资本实力,满足拓展业务领域的需要,太平洋人寿拟以自有资金向太医公司增资4亿元”,太平洋人寿介绍道,“增资后,可以加快太医公司健康管理服务品牌、平台的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

“对于太平洋人寿而言,太医公司作为健康管理服务的主要提供商,通过重点推进健康管理与保险的有机融合,为太平洋人寿主业发展赋能,促进太平洋人寿与太医公司发挥资源共享和协同效应”,太平洋人寿表示期许。

据蓝鲸保险了解,2018年上半年,太平洋人寿主要聚焦于健康养老业务领域,在团体客户业务方面,通过政府与企业客户入口,初步形成管理式医疗与健康管理布局。在此基础上,太平洋人寿强调,此次增资,即意在通过‘保险+健康管理’模式,“赋能个险营销发展,打造个人客户经营的完整生态圈”。

事实上,目前太平洋人寿股东中国太保(601601.SH)的健康管理服务主要依托旗下太保安联健康,但在其11月发布的《健康险业务发展情况及趋势》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子公司之间互补与协同,打造在健康险业务领域的融合发展模式”。

险企涉水健康管理市场兵分三路,覆盖全链条

“健康险与健康服务管理业具备深度融合的基础和需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俊生就两者的融合提出看法,“健康险产品具有较高同质性,但是服务异质性较高,因此保险机构可在服务领域发挥竞争优势,体现在健康风险的评估、体检、咨询、管理等多方面”。

基于这一考量,多有保险公司立足于健康险业务,延伸健康服务管理产业,据朱俊生分析,主要分三路兵马,以不同的模式推进。从推进动作来看,2018年以来,此前已在健康服务市场深入布局的险企,动作加大;同时,不乏瞄准健康险蓝海的险企,开始试水健康服务,为抢滩市场加码。

分模式来看。“首先,诸多保险公司选择与医疗体检、护理机构进行合作,在保险产品中加入健康服务,为产品增值”,朱俊生介绍道。蓝鲸保险注意到,2018年,险企新推的健康险产品,多已匹配相关健康服务,如中信保诚人寿近日推出的“鑫惠康”健康保障计划,为涵盖自闭症保障的重疾险,与产品同步提供的是心理咨询服务;泰康在线在12月推出的“泰心享•E齿康”齿科保险产品,涵盖保健医疗、意外齿科治疗等服务。“‘健康保险产品+服务’渐成趋势”。

更进一步,是资本层面的投资运作,朱俊生指出,“目前不少保险公司通过险资投资,自建‘大健康’产业链、服务链和生态圈,将资产端与负债端结合起来,延展投资与产业的空间”。如泰康保险搭建的大健康产业生态系统,以重资产的形式投资地产、医院,多年布局后,2018年,泰康之家养老社区项目分别在宁波、贵阳等地推进;主要以轻资产形式布局的中国平安,在2018年通过平安好医生与医药企业合作推出“医药新零售”模式,提供专病管理、患者随访等医疗健康管理服务。

第三种模式,在朱俊生看来,则是健康产业对保险业的反向跨界,“复星集团、康美药业等均在布局健康险,依托于健康产业优势,结合健康险,发挥协同作用”。如正在排队获取牌照的诚志健康保险,发起股东之一诚志股份(000990.SZ)即意在将健康险布局,纳入其医疗健康产业链的延伸。

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庄一强,则从健康服务管理产业链的角度,向蓝鲸保险分析目前险企动向。“医疗健康服务产业链主要分为‘院前’、‘院中’、‘院后’三个环节,‘院前’环节以健康体检、教育、治未病为主,‘院中’环节主要包括门诊、住院就医,‘院后’环节则涵盖医养康复、医养结合、临终关怀等领域。”

“目前,保险公司发力健康管理产业,主要是以中间环节为核心,向两边延伸”,庄一强介绍道,“首先在院中环节,保险公司寻找风险保障覆盖尚不完善的领域进行创新,如手术意外险;向前重点布局疾病筛查,向后则主要发力康养”。

蓝鲸保险注意到,2018年以来,包括中国太保在内,不乏有在健康服务市场深耕已久的险企,不再满足于对链条中个别环节的逐个击破,而是加大马力,进行全链条覆盖。以中国太保正在搭建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为例,即同步涵盖“预防与健康促进”“诊前”“诊中”“诊后”4个环节。

险企入场为健康管理市场添翼,但专业水平仍需提高

“医疗支付市场由医保、商保、消费者自费构成,但目前医保资金存在收不抵支的现象,且商保仍在起步阶段,可操作空间巨大”,在多位医疗健康业内人士看来,保险公司无论以何种模式参与健康管理产业布局,均可为正在发展中的健康管理业“添翼”。

不仅如此,朱俊生补充道,“中国居民家庭储蓄比例较高,主要目的在于养老、医疗。保险与健康服务管理的协同,有利于将低效的储蓄进行有效转化,转向健康资产、养老资产,以保险的方式解决未来的不确定性,从而改善目前国内居民的财富持有结构”。

愿景虽好,但也不可盲目乐观,保险公司布局健康服务产业,仍然存在阻碍。“健康服务管理在国内还属于新型产业,链条尚不完善,也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一位健康医疗产业专家向蓝鲸保险分析称,“从保险公司角度来说,参与尺度难以把握,能力也存局限性,尤其是对于自设健康管理平台的保险公司而言,专业度仍有欠缺”。

基于此,庄一强提出建议,“首先,保险公司应完成人才储备,配备具有医学背景的专业人员,基于对医疗健康的充分了解,进行产品精算”,庄一强指出,与此同时,他提醒保险公司应警惕闭门造车,主动与医疗机构进行合作,谋求资源与经验的支持。

“此外,在商业化角度,保险公司对医保市场具备充分、及时的了解,瞄准薄弱环节完善服务”,健康管理业内专家补充道。

阻碍不仅来自于保险公司内部,上述健康医疗专家向蓝鲸保险分析道,“商业健康险发展的最终目的在于推动形成完善的管理式医疗,需要保险产品与健康产业达成深度融合,打通医疗数据,形成健康服务闭环”。

“医疗数据的壁垒主要来自于政策层面”,朱俊生指出,“医疗数据主要存在于‘医院端’,而中国的医疗服务市场主要受公立医院垄断,保险公司在试图参股的过程中,存在较为严格的行政管制”。保险业向健康服务产业的渗透,还需政策开路。

“健康险产品均件保费较低,不少保险公司对健康险并不‘感冒’,但健康险市场整体规模巨大,积沙成塔”,庄一强呼吁保险公司进一步从健康服务产业协同的角度发力健康险,为健康服务市场注入活力。(蓝鲸保险 石雨)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京财时报(www.jingcsb.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热文推荐

首页 | 新闻 | 财经 | 房产 | 娱乐 | 旅游 | 时尚 | 生活 | 科技 | 健康 | 汽车 | 教育 | 今日北京 | 电子报

Copyright © 2008-2016 备案号:京ICP备09109218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9084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20080118
关于同意京财时报设立互联网站并提供新闻信息服务的批复

友情链接: 大粤日报 时尚周刊 京晨晚报 投资观察界 新讯网 西北商报网 万亿财富网 中国投资界 新尧网 中国证券期货 广东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