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车轮走过了2018——颇为复杂而纠结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对于网约车行业的争论不亚于2013年爆发之初;在这一年里,看起来平静的行业迎来巨变。
近日,国内知名市场研究机构比达咨询(BigData-Research)发布了《2018年中国出租车&网约车出行用户调研报告》,对2018年的行业变化进行了系统性的调研。调研报告显示,经过6年多的发展,网约车的行业生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用户认可度到关注点,再到用户诉求,2018年的网约车与几年前已经大不一样。网约车市场正在对行业从业者提出新的挑战。
从优惠到安全
总结比达咨询的调研报告来看,网约车毫无疑问是大众的刚需,并且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接受。而主导这一变化的不再是补贴而是服务。如今,网约车行业的关键词已经从“共享”和“优惠”转变为“安全”。
首先,网约车行业的确已经深受大众认可。调研报告显示,2018年网约车的用户认可度已达88.6%,81.3%的用户更青睐网约车出行。另外,9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网约车是传统出租车的升级,促进了出行行业的整体发展”。这意味着,经过多年的深耕,网约车终于在民众中获得了广泛的支持和认可。这无论对商业模式探索还是盈利变现,都是一个好消息。
与此同时,需要看到的是,大众对网约车的侧重点发生了变化。安全成为网约车的关键词。在比达咨询的整份报告中,安全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超过90%的用户认为传统出租车和网约车平台都需要不断努力提升出行安全。而一个关键变化是,用户选择网约车的原因中,75.4%的人选择了“更加安全”,而仅有52.6%的人选择了有优惠。这既说明网约车行业不再是靠补贴维持,也说明大众在对安全的重视程度远超经济层面。
值得欣慰的是,随着以滴滴为首的网约车平台不断通过技术手段降低服务中的安全隐患,网约车的确在安全上实现了升级。用户对网约车的安全功能升级也普遍感到满意,一键报警、全程录音录像、紧急联系人、实时位置保护等安全功能用户认可率超过了80%。而在用户对“安全性”的评分中,网约车获得了4.6分,超过出租车的4.3分。
数据层面也侧面印证了用户的评价,中国司法数据研究院的数据显示,网络约车司机每万人案发率为0.048,而传统出租车司机每万人案发率为0.627。在案发率方面,传统出租车的每万人案发率约为网约车的13倍。其中,网约车司机犯罪罪名主要是故意伤害罪、交通肇事罪,传统出租司机的罪名除了这两项,还有走私、犯买、运输、制造毒品罪。传统出租车司机犯罪案件多为司乘合谋犯罪,网约车多为与乘客或他人发生口角。传统出租车司机犯罪案件中15.43%有醉酒情节,网约车则未出现。传统出租车司机有前科记录多于网约车司机。总结来看,在犯罪案发率、犯罪危害程度以及潜在危险等方面,网约车要显著小于传统出租车。
当然也应该看到,用户对网约车既有支持的意味,也有期待的意思。“安全性”的评分网约车得到了4.6分,“便利性”却有4.9的评分,“广泛性”拥有4.8的评分。91.7%的人是因为便利性,78.6%的人是因为多样性选择网约车,这说明网约车在安全上还需要做得更好。
除了安全,报告体现的另一个变化是,用户对网约车的服务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根据报告,影响出行体验的主要因素中,有5项受到了超过70%的用户的关注。用户不但关注便利、安全,还关注环境的舒适程度、覆盖区域的广泛程度以及价格的可控性等等。这代表一个非常明确的趋势,用户对网约车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由此对网约车的挑战也越来越大。
总结来说,2018年,网约车已经被大众广泛认可,作为对出租车行业的升级,网约车逐渐成为大众出行不可或缺的选择。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大众对网约车又提出了新的需求,一方面,安全问题将会始终萦绕网约车,成为网约车最需要关注的问题。另一方面,大众对网约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从业机构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
新一轮升级
面对2018年以来的行业新趋势,网约车从业机构也势必要做出全新的调整。
最为关键的,行业关注点发生变化意味着从业机构要转变思路,从过去的补贴、烧钱转变到保障安全、维护乘客权益上来。目前来看,以滴滴为代表的行业巨头正在进行积极的探索。早在5月,滴滴就上线了“一键报警”功能。2018年下半年开始,滴滴不断加码安全,9月初,滴滴推出“安全中心”功能,成为行业内第一家将所有安全功能集成在APP首页方便用户使用的企业。随后,滴滴上线全程录音功能。10月,滴滴再度试行“黑名单”、“实时位置保护”等功能,同时升级“一键报警”功能。凭借滴滴的行业地位,不少机构开始模仿和跟进。11月,美团打车新增“安全中心”入口,虽然被网友戏称“页面设置几乎和滴滴一模一样”,但也聊胜于无。曹操专车模仿滴滴增加了一键报警装置,首汽约车也上线了类似的安全功能。安全正在逐渐成为从业机构的“标配”。
除了安全层面的升级,在产品层面,出行行业不能只满足于单一的服务模式,网约车平台也要在服务上进行不断升级。而在服务的升级上,目前滴滴显得有些高处不胜寒。从诞生之初,滴滴就在不断优化自己的产品。在选择的多样性上,滴滴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涵盖了拼车、出租车、实惠的快车、高品质的专车、豪华车、租车、巴士等多种出行方案,为用户提供了多种选择。
在服务的升级上,滴滴围绕车打造了完整的消费闭环。不但有汽车保养、维修等服务,还搭建了金融体系,保证无论的是乘客还是司机,都能在平台上享受一站式的服务。同时,为了优化用户的用车服务,滴滴正在不断加强技术积累。目前,滴滴可以自动帮乘客定位上车点并实时显示“预测”的目的地,准确率超过90%。这也就意味着,大多数情况下,乘客只要打开APP,就可以一键叫车。同时,滴滴智能向乘客推荐上车地点,有效减少司乘之间的沟通次数,提高行程效率。此外,滴滴正在不断升级供需预测引擎,提供最优的供需匹配和智能调度,减少“叫不到车”的情况,最大化地优化乘客的出行体验。
服务的升级未来将成为网约车差异化的关键,目前来看,网约车平台还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
技术决定未来
网约车的新一轮升级,带来的将是出行行业的全面进化。而网约车的竞争也将会步入更为直接的安全和服务层面的竞争。未来,谁能更好地保障用户的声明财产安全,谁能及时响应用户的投诉和建议,谁能为用户提供多样的选择,谁能为用户创造更便捷舒适的出行服务,谁能更快为用户提供车辆、为用户节省更多的时间,谁就能够获得大众的青睐。
从这个角度看,网约车未来的竞争将是技术实力的比拼。网约车是一个全民性的、高频次的消费产品,这背后将产生大量有价值的数据,需要极强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未来,要提高用户的体验,靠的就是技术能力,网约车也许会比任何行业都更早地进入AI时代。在这个层面,谁的数据量更大、谁的技术能力更强,谁的人才储备更充足,谁就会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绝对优势。目前来看,滴滴仍占据着绝对优势。
数据方面,目前滴滴全平台大概有超过2千万个司机,5.5亿个的用户,每天完成3千万订单,新增超过100T的数据。滴滴结合海量的轨迹数据,不断强化学习、语音、文本、图像等AI技术能力,滴滴建立了强大的AI引擎。
在技术和人才储备上,早在多年前,滴滴就已经开始了布局。早在2016年,滴滴就将机器学习研究院升级为滴滴研究院,研究方向包括: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数据挖掘、最优化理论、分布式计算等。到2017年3月,滴滴又在美国成立DiDi Labs以吸引顶尖科研人才,将重点发展大数据安全和智能驾驶两大核心领域。2018年1月,滴滴将科研网络进一步扩展,成立AI Labs(人工智能实验室)。滴滴已经先后与密西根大学、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同济大学、中国计算机学会、香港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等国内外十余家学术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未来,这些储备能量的释放将会为滴滴带来强大的增长引擎,助力滴滴在竞争中取得更大的优势。
在中国市场,网约车虽然发展不足10年,但却依然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这是资本的功劳,也是市场刚需的释放。但随着行业环境的变化,草莽时代已经过去,一个追求安全和服务的新时代到来。在全新的市场环境中,网约车将变得更安全、更有品质、更纯粹。相信,大众会在这场升级中获得更好的服务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