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财时报

斗微博,战百度,杠微信:头条缘何自带好战基因

http://www.jingcsb.com/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1-29 13:45:46

抖音和微信又起冲突了,和过去一般无二,双方各执一词。

微信指责抖音侵犯隐私、恶意对抗平台规则;

抖音一如既往保持示弱姿态,反称腾讯基于商业竞争考虑打压抖音,尽管抖音母公司字节跳动,早已是估值750亿的互联网巨鳄。

头腾再战背后,近年头条系频繁跟BAT正面互杠、跟 “微博”、“知乎”等内容平台擦枪走火的故事也屡屡被广泛议论。为何头条看上去总是自带“好战”基因?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还是其发展的必然选择呢?或许需要深扒下它的发展历程。

头条1.0时代:内容短板倒逼技术创新

今日头条诞生之际,时逢PC时代向移动互联网时代转型,用户时间碎片化特征明显,内容分发入口也发生转移。环境巨变让PC时代的门户们纷纷有些“船大难掉头”,不论是体量规模、还是沉默成本,都影响其无法迅速反应。

相比之下,张一鸣没有这样的顾虑。经过对酷讯、饭否倒下的深刻反思,和九九房黯然落幕的创业实践,张一鸣的第四次创业紧跟移动互联网,主打技术牌,通过“搞笑囧图”和“内涵段子”两款app,走上了“算法主导”的信息分发道路。

在移动互联网上半场,模式验证、时间窗口是其中的两大关键词,模式验证即通过模式创新,验证市场规模、网络效应以及分线性增长;时间窗口是指抢在行业被更多人看明白前占领先发优势。今日头条是如此,美团和滴滴的崛起亦是如此,大水大鱼下引发了这波独角兽们的“兽潮爆发”。

彼时,今日头条并不局限于模式创新,更开始用技术手段来影响哪些内容能被用户看到,最终开创了“模式+技术”双创新,促进流量快速崛起。

双刃剑的另一边是,薄弱的内容“地基”虽然倒逼今日头条去技术上寻求护城河的构建,但对于技术的过于追求甚至是执拗,却让今日头条看起来多少有些“长歪了”。

今日头条自我标榜“导流”,不做内容的生产者,只是用技术改变已有的媒体内容传播路径并影响用户的阅读习惯。但由于匮乏内容积累与内容生态的建设,它不得不四处盗取门户资讯内容,一时成为众矢之的。

对于当时门户网站等媒体来说,内容被拿出去用了,流量被截了胡,广告费也被掠夺走了,不禁纷纷把今日头条诉上法庭:

2014年,新京报网、搜狐网、《长沙晚报》旗下星辰在线、《楚天都市报》等媒体就与今日头条发生过版权纠纷。《燕赵都市报冀中版》和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更直接起诉今日头条侵犯新闻版权。

2017年5月2日,《南方日报》称自2016年起,今日头条疯狂盗取 2000 多条新闻;

2017年6月29日,北京海淀法院就腾讯网起诉今日头条287宗内容版权侵权案做出判决,认定这些内容侵犯了腾讯网络信息传播权,需向腾讯赔偿27万元;

2018年8月,北京时间发布公告指责今日头条未经授权转载视频作品。同样在8月,新英体育发布声明称,今日头条的视频栏目中出现大量英超赛事视频,构成侵权;

2018年9月,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以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为由,将今日头条运营商北京今日头条科技有限公司诉至法院;

2018年10月18日,耗时三年的《现代快报》状告今日头条所属北京今日头条科技有限公司侵害著作权纠纷案终审胜诉。

很少有公司会把自己发展初期的“原罪”一直保留下来的,今日头条绝对是个例外。以一时之利,四处树敌,这一时期今日头条的“好斗”明显是不理智的。更何况一味强调技术忽视内容本身就是重本轻末的表现,一旦没有大量优质的内容作为支撑,再好的技术和算法也留不住用户。

从历史规律来看,任何成功的企业都有着自己相似的成功者特质: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尊重客观规律。这阶段,今日头条表面上获得了用户量骤增,广告收入也在逐年攀升。但内里,过度追求技术而轻产业基础的行为,或已悄然为即将到来的2.0时代埋下了祸根。

头条2.0时代:技术常态下的致命危险

前面提到过,模式验证、时间窗口是移动互联网上半场的两大关键词,而到了下半场关键词则演变成了技术驱动。

1.0阶段,当行业还在进行模式创新时,头条已经技术、模式双管齐下,背靠一张漂亮的“算法”大牌,一路扶摇直。然而到了2.0阶段,当行业all in技术创新后,这套玩法有点行不通了。

一方面,阿里、腾讯纷纷通过UC号、企鹅号等进军内容资讯平台,all in AI的百度也在布局信息流;反应慢半拍的门户网站们也开始发力移动端,聚合各路资讯精准推荐;就连不起眼的小公司都开始高喊技术赋能的口号。

相比之下,今日头条引以为傲的算法推荐已经变得随处可见(伴随小红书等社交电商纷纷兴起,算法不再是独家秘密),但在内容功底上却与巨头以及老牌媒体相比相差甚远。

另一方面,今日头条这套系统本身bug不少,2018年今日头条屡被曝光涉嫌违规发布虚假广告、侮辱先烈等三观不正内容以及劫持凤凰新闻等事件,既然可以实现精确智能分发,为何在机器巡检方面如此脆弱?今日头条引以为傲的技术实力遭到了舆论质疑。

除此之外,社会上关于“反算法论”的呼声已经愈演愈烈。因为在算法具备抉择者这一身份的世界里,机器无法猜透复杂的人心,用户偶然的行为举止可能被当做真实的兴趣;另一边,“算法没有价值观”的导向也引发一番新闻伦理争辩。

这背后,算法推送的弊端开始显露,舆论更指责头条的技术红利已然见底。技术是头条的生存根本,如今优势不突出,又没有内容,社交链,价值观等基础性内容作为支撑,流量焦虑症愈发凸显。

面对压力,起初头条和抖音尚能依靠博人眼球的内容吸引流量,尽管被指责【知错、认错、却不改错】。但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先是去年4月份,遭遇一轮监管风波,被迫关停内涵段子;再因侮辱英烈,出面道歉。张一鸣的“技术唯上论”再度遭受了一轮打击,品牌声誉遭遇冰点。

另一边,由于匮乏自有社交平台,头条系产品往往依赖其他社交社交平台上的流量,再加上激进的运营方式和负面的行业口碑,头条系再度成为众矢之的。这一次,他的敌人从内容版权方变为了社交平台方。

2018年3月,抖音被微博封杀,原因是微头条(头条系产品)非法抓取微博内容,窃取用户信息,微博一怒之下暂停与今日头条系全部接口和其他合作。而近期,微信也加入了微博的反头条阵营。

先后被微博微信先后切断渠道及流量红利见顶,抖音、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这三大今日头条旗下的短视频平台用户数都不同程度出现了下降。

毕竟,去别人地盘上寻求免费流量本身就是异想天开的事,再加上微博微信手握抖音窃取用户隐私的把柄,在舆论上也没吃亏。这背后,头条系“借”流量的小算盘已经很难继续。

另一边,今日头条的资本扩张似乎也遇到了麻烦。在新生代独角兽中,虽然小米跟美团都在疯狂拓展业务,但是形散而神不散:美团一直围绕着本地化生活做深耕,外卖、打车、酒店不一而举,小米更是以智能机为核心,瞄准家庭物联网这一大趋势深度布局。

相比之下,今日头条的扩张却让人感到无逻辑可循。2018年,头条不仅进军知识付费、教育、二次元内容社区、长视频、金融等业务,更收购锤子,疑似布局硬件领域。

诚然,今日头条多元化的业务之间似乎并无强关联,彼此之间很难形成相互扶持相互导流的矩阵效应。而赖以生存的智能推荐算法,对这些业务也起不了多大的帮扶作用。如此看来,张一鸣的扩张之路多少有些有病乱投医的感觉。

头条3.0时代:广积粮缓称王才是上策

今日头条慌了。正如前面我们曾简单提到的那样,对规律的忽视或正是造成如今这番境地的缘由。事已至此,只能亡羊补牢但愿为时不晚,在互联网江湖(ID:VIPIT1)团队看来,未来今日头条旗下产品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完善:

首先是广交友,少树敌。

今日头条、抖音等产品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虽然翅膀硬了,但挑战百度,腾讯等巨头依旧欠火候,还可能陷入多线迎战的境地;另外,由于匮乏内容、社交等核心竞争力,与其四处树敌不如沉下心,把核心壁垒建立起来。

同时还要加强外部合作,心态开放。在如今的商业社会,企业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企业间联合营销等商业行为屡见不鲜。对于抖音这样的流量巨鳄而言,合作有助于加强双方流量优势,提高用户体验和活跃度。

其次是弱化算法,重视人性,补齐内容基础设施。

在互联网江湖(ID:VIPIT1)团队看来,抖音能崛起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算法推送+泛娱乐化”的双轮驱动,抖音满足的更多是网红们的“表演欲”和观众想要的“时尚感”,这类内容也天然更容易获取用户,但同样也需要考虑用户新鲜感过去这一问题。如今行业流量增长放缓也反映了用户已经开始有些审美疲劳,只是满足用户【享乐与释放】的心理需求。

任何一款C端产品都是要经历从“MVP”(最小可行化产品)再到成熟期产品这样一个过程。对于短视频而言,最核心的还是社交+内容。用户是人,人在什么时候都不可能成为标准品,因此,从短视频内容形态的衍变规律来看,从【享乐与释放】心理需求上升到对用户社会认同需求和情感需求的满足上来已经大势所趋。

内容形态升级的窗口期,也将是抖音补齐短板的机会所在。

最后,认清基因,理性扩张。

扩张无罪,但要理性。吴军在其著作《浪潮之巅》中提到这样的观点:一家公司的发展命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基因。阿里做不了社交,腾讯做不了电商,万达触网难,在过去我们也一直归咎于基因论。对于今日头条而言,它需要考虑的是自己的基因是什么,擅长做什么,能够创造什么真实需求,什么样的布局能够与现有产品矩阵形成互补的关系,而不是看到风口就脑袋发热就一拥而上。

对于今日头条而言,1.0时期由于版权问题被起诉,2.0时期“借力”其它平台被封杀其实就已经给它敲响了警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行不通,要想规避风险还得自强才行。不过好在短视频依旧风口正盛,尚有红利可图。

科技自媒体刘志刚,订阅号:互联网江湖,转载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京财时报(www.jingcsb.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热文推荐

首页 | 新闻 | 财经 | 房产 | 娱乐 | 旅游 | 时尚 | 生活 | 科技 | 健康 | 汽车 | 教育 | 今日北京 | 电子报

Copyright © 2008-2016 备案号:京ICP备09109218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9084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20080118
关于同意京财时报设立互联网站并提供新闻信息服务的批复

友情链接: 大粤日报 时尚周刊 京晨晚报 投资观察界 新讯网 西北商报网 万亿财富网 中国投资界 新尧网 中国证券期货 广东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