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IC photo
截至4月2日,上交所已受理37家企业的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申请。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了解到,对于科创板储备项目充足的券商来说,公司从上到下都在全力备战,加班出差渐成常态。而一些项目较少甚至没有科创板储备项目的中小券商,公司在积极寻找业务出路,例如有的公司希望借科创板及试点注册制来推进自身业务的转型。
业内人士指出,科创板相关制度规则新增了在条件成熟时引入做市商机制,为科创板股票提供双边报价,这将考验券商的定价、资本实力等综合能力,预计龙头券商会占优。此外,投资银行未来应转变以往思维,对外要挑选合适项目、联合战略合作伙伴、设定恰当发行价格,对内要协调各部门资源、向综合型投行进军。
龙头券商满负荷运转
“近期为了备战科创板,出差和加班的频率都大大提高,经常在准备科创板项目文件的间隙还要出差去看新的项目。为了首批科创企业提交审核文件,经常周末开电话会。”某大型投行人士表示。
一位刚刚上报过项目的券商投行人士也表示,为了准备申请文件,他们的团队周末还在加班开内核会。另一家已上报过项目的券商相关负责人表示,科创板号角吹响以来,公司在第一时间集结了富有多年资本市场工作经验的投行、研究部门、自营、投资子公司、风控等相关部门的骨干成员,组成科创板专项工作团队,从投行中介业务、股权投资业务、定价发行业务、研究业务、风险控制等各条线全面对接科创板,针对科创板全周期进行了深度研究及业务探索。同时,在科创板相关政策的征求意见稿发布后,公司认真组织学习了证监会及上交所发布的一系列文件,并反馈了相关建议。
“公司从上到下都在全力备战科创板。”某上市券商投行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具体来说,首先公司层面为科创板提供“弹药支持”,拿出较大规模的自有资金,对未来可能会上科创板的企业进行上市前的投资。其次,从团队层面而言,公司各个团队长,每周开一次小会,每两周开一次大会并对公司关于科创板的信息进行一次汇总。最后,从具体工作层面而言,公司给各个团队都提出一定要求,要求团队努力争取做科创板项目,如果团队能拿到科创板项目,公司可能会给予一定奖励。
此外,记者注意到,一些中小型券商正积极“挖人”备战,例如有招聘网站上显示,某中型券商正在招聘科创板业务中心负责人和科创板业务中心业务骨干数名。
中小券商“找米下锅”
“公司目前没有一家科创板项目,大家基本上没有业务可做,也不用坐班,很多人在思考做点副业。”南方某券商投行人士表示,在普通员工层面感受还不是很明显,领导层则非常着急,经常开会研究如何寻求公司相关业务与科创板的结合。此外,公司还组织了大大小小的各种培训,希望在科创板业务中分一杯羹。
北方某券商投行人士李哲(化名)认为,科创板的项目并不是接了项目就可以马上上报,从最开始的核查、尽调到收集之前的股权结构、盘点再到走访客户供应商,这个时间最短也需要半年,理论上讲都要提前一年做这些准备工作。因此,首批科创板的项目都是券商之前的储备项目。如果目前没有项目申报的券商,说明整个公司可能项目比较少,或者都是一些不符合科创板标准的项目。
截至4月2日,上交所共受理了37家企业的科创板上市审核申请,其中,中信证券担任了6家企业的保荐机构,华泰联合证券、中信建投证券分别保荐3.5家企业(其中虹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华泰联合证券和中信建投证券联合保荐),中金公司、海通证券分别保荐3家企业,国泰君安证券、招商证券、民生证券分别保荐2家企业,长江证券、东吴证券、国元证券、东兴证券、申万宏源证券、中天国富证券、兴业证券、东方花旗证券、安信证券、国金证券、广发证券、国信证券则分别保荐1家企业。
某中型券商投行人士张成(化名)透露,公司现在暂时没有科创板项目,前线业务人员正在积极寻求项目,对有意向登陆科创板的项目,投行就带队过去开会培训。“公司擅长的业务并不在股权类,因此科创板对整个公司的影响也较小。”张成表示,投行分好多业务,不可能全员备战科创板,股权部门可能是科创板,债券和定息做债权,资管板块做ABS等;投行部门还有场外市场和经纪业务,大家各司其职,整个公司只依靠科创板不现实,需要各种业务齐头并进。
李哲表示,对公司经纪业务而言,客户开通科创板权限,事实上也都是一些存量客户,增量客户并不多。目前还没有交易,等科创板正式开板后,或许会对经纪业务收入有所贡献。
“公司目前有近10家储备项目,但是第一批肯定赶不上,目前还处于观望状态,只能在已有的项目中找符合条件的。”某暂未上报项目的中小券商投行部负责人坦言,对公司来说,更希望能够借科创板和注册制来实现投行的转型,国际投行和国内部分大券商的投行部都是按照行业分组的,但是国内大多数中小券商没有这么做;在科创板即将推出的大背景下,按行业分是必须的,未来公司会朝这个方向发展,并且打算招聘一些懂行业和技术的人,而不能像以前一样只招懂财务和法律的人。
头部效应凸显
毫无疑问,科创板及试点注册制的推出,给券商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当前投行更大程度上是通道型投行,保障发行人通过审核是投行的第一要务,制作申报材料的能力成为了投行的核心竞争力。”某大型券商投行部相关业务负责人李想坦言,在科创板的规则体系下,虽然审核依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投行的综合实力。投行不能只会做项目和解决监管关注问题,更要在承揽阶段会挑项目,在发行阶段要会定价,要有资本实力跟投,要在发行环节带动经纪业务,还要培养自己的长期资本方客户。投资银行未来应转变以往思维,对外要挑选合适项目、联合战略合作伙伴、设定恰当发行价格,对内要协调各部门资源、向综合型投行进军。
“耕好科创板的‘试验田’,一是要实验制度,二是要锻炼队伍,要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强大投行。”天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日前表示。
业内人士指出,注册制的推出,意味着国内券商从服务机构和保荐机构转变成真正意义上的投资银行,要具有销售能力和投研能力,要对投资人有真正的了解。没有二级市场的支持,投行不可能对一级市场的定价有深入的了解,所以注册制也要求投行具有一揽子的服务能力。
中泰证券分析师戴志锋表示,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可提升直接融资效率,推动现代化投资银行转型发展,审核重点转变弱化“牌照通道”效用,“资金实力+研究能力+合规风控能力+机构服务能力”等综合实力均有望提升。
“大投行有能力转型为全方位金融服务商。随着注册制推行,股票上市和退市市场化,定价理顺和壳价值消失,企业融资不再以股份公开上市为目的,更多是基于产业需求、公司发展阶段和资金运用考虑。这要求券商打通业务链,加强非IPO业务资源投入,为客户提供从资本孵化、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并购重组和过桥贷款等一揽子服务。”中信证券分析师田良指出,A股注册制改革后,大投行定位全行业和全业务覆盖,中小投行则会越来越聚焦,有望转型为专注于某个行业、某个区域、某类服务的精品投行。
田良认为,随着注册制的推行,预计投行格局将再次重塑,如同中信、中金和银河在2006年-2007年国企大项目上崛起,2010年-2012年国信、平安、广发在中小项目上名列前茅一样,有核心竞争力的投行有望在未来三至五年内确定第一梯队地位。能否在变革中率先抢占市场先机,扩大市场份额,将对投行长期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科创板及试点注册制的推出也会加大行业的集中度。长城证券分析师刘文强认为,科创板对券商等中介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极大的机遇与挑战,通道型投行向综合型投行转型的压力加剧,有望驱动券商集中度的进一步提高,优胜劣汰。此外,科创板相关制度规则新增了在条件成熟时引入做市商机制,为科创板股票提供双边报价,这将考验券商机构的定价、资本实力等综合能力,预计龙头券商会占优。(张凌之 郭梦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