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拟闯科创板的企业中,九号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号机器人”)这家企业算是一个“奇葩”。
它是目前唯一一家境外注册,打破先例,拟发行CDR(中国存托凭证)的企业,一出生名字就含着“机器人”,更是吸引着外界的目光,而它提出科创板上市申请25天就被“中止”,也是开创了科创板第一例。
九号机器人为何被“中止”?还能重新上市吗?这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蓝鲸科创就此进行了梳理。
为何被“中止”?
对于九号机器人审核“中止”的原因,上交所解释称,九号机器人提出科创板上市申请25天,主动提出中止上市。原因是九号机器人在今年4月上旬,计划将投资者持有的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根据上交所科创板股票上市问答相关要求,九号机器人公司必须补件,增加一期的审计报告(截至2019年6月30日)。
根据审核规则,发行人应当在中止审核后3个月内,补充提交有效文件或者消除主动要求中止审核的相关情形。招股书对此进行了解释,该次转股是为了达到科创板要求。
为符合中国境内上市的审核要求,《股东协议》项下所约定的任何与中国法律、行政法规、及各部门规定不符的优先权利,均自公司向上交所递交申报材料并获得受理的前一日自动终止,股东协议项下的优先权利及义务,自终止日起即告终止,并对任何一方均不再具有约束力。
4月2日,九号机器人作出董事会决议及股东大会决议,审议通过将公司A-1轮、A-2轮、A-3轮、B轮、C轮优先股股东持有的优先股股份全部转为A类普通股股份,并相应修订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及办理其他相关手续。
《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问答》对于发行人申报前后新增股东的情况有相应审核要求,“最近一年末资产负债表日后增资扩股引入新股东的,申报前须增加一期审计。”据此,九号机器人需要在2018年年度审计的基础上,加审2019年年中的审计报告。
证券公司相关人士对蓝鲸科创记者解释称,在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规则下,发行人及保荐人理由正当并经上交所同意,即可主动要求中止审核。
95%营收来自明令禁止上路的平衡车、滑板车
公开资料显示,九号机器人于2012年注册于开曼群岛,是全球知名的代步、移动服务机器人制造商,主营业务为各类智能短程移动设备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
作为境外公司,九号机器人业务经营主要在中国境内进行,官网显示,2014年10月,获得小米、红杉、华山、顺为等资本共同注资8000余万美元。
公司主要产品分为智能电动平衡车、智能电动滑板车、服务类机器人及其他产品系列。其中,智能电动双轮平衡车中的“小米米家电动滑板”产品,就是公司与小米集团和米家品牌协作推出的产品。
目前,公司产品已形成包括智能电动平衡车、智能电动滑板车、智能服务机器人等品类产品线,截至2018年底,公司核心产品销售区域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与Lime、Uber、Lyft 等国内外出行领域众多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报告期内,九号机器人与小米集团发生的关联销售交易金额分别为 6.4亿元、 10.1亿元、24.3亿元,分别占公司当期营收的 55.7%、73.8%及 57.3%,公司对小米集团存在较大的单一客户依赖风险。
2016年至2018年,智能电动平衡车、智能电动滑板车两个系列产品的合计销售收入均占总营收的95%以上。
蓝鲸科创记者了解到,目前公司主营的电动平衡车、滑板车并不符合我国机动车安全标准,也不在非机动车产品目录内。北京、上海等省市已针对平衡车、滑板车上路出台了明确的禁止性条款。
未来国内出台相关政策,全面禁止平衡车、滑板车出行,则对九号智能机器人的核心产品线生产发行,以及与小米集团的合作发生较大影响。
从依赖主营业务到投入新产品,业绩增长存疑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九号机器人的主营业务占公司总营收的比重一直在99%以上,且本次拟融资的20.7亿元主要围绕主营业务进行,按重要性排列,分别为智能电动车辆项目、年产8万台非公路休闲车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智能配送机器人研发等。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智能硬件及互联网相关产业的发展,公司内部也有100余项核心专利以及相匹配的销售模式,海外市场的扩充已初步完成,2018年境外收入占总营收比重达35.7%。
于此,不难看出,公司对于主营业务的重视程度。
主营业务收入大幅提升的同时,资产总额也在增加,但公司净利润却持续下滑,2018年亏损近18亿。
主营业务需要依靠大量的研发投入,但九号机器人研发投入的比例却在下降,2018年仅占总营收的2.9%。
过度依赖主营业务,并没有将公司的亏损缩小,随着政策的逐步紧缩,公司意识到这个问题,希望通过研发投入电动摩托车、全地形车、智能机器人等产品,进一步扩大收入来源,增加公司的总体竞争力。
一位智能机器人行业专家对蓝鲸科创记者表示,智能消费设备制造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行业,技术和资金门槛较高。正因如此,投资一个全新的领域,智能消费设备制造企业需要很大的投入,如果不能使其产销量达到一定的规模,将很难在成本方面具备竞争优势。
基于此,九号机器人在收入多样性方面探索达不到预期效果,且随着短程移动出行产品的普及,加之共享单车、电车、汽车等产品的冲击,公司未来业绩存在不确定因素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