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财时报

旷视科技赴港IPO:上半年亏52亿元,技术落地困难待解

http://www.jingcsb.com/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8-29 08:51:19

8月25日,旷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旷视科技”)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香港主板上市。

旷视科技于2011年成立,三位创始人印奇、唐文斌和杨沐均毕业于由图灵奖得主兼中国计算机科学家和理论家姚期智院士创立的清华大学“姚班”。2017年和2019年,旷视科技跻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最新发布的两项“50大最聪明公司”榜单中。CB Insights将旷视科技列入2018年及2019年“世界人工智能初创公司100强”。

据招股书显示,阿里系是旷视科技的大股东,阿里巴巴通过淘宝中国间接持有旷视科技14.33%股份,蚂蚁金服通过全资子公司API (Hong Kong) Investment Limited间接持有旷视科技15.1%。

旷视科技将上市,创始人印奇发内部信坦言:“人工智能必将造福所有人。这场技术革命势不可挡,也是人心所向。”

2019年上半年亏损52亿元,系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导致

招股书显示,2016年至2018年,旷视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6700万元、3.13亿元、14.27亿元,复合增长率为358.8%,上升趋势明显,但数据显示,其亏损却也同样严重,2016年、2017年及2018年,旷视分别亏损3.428亿元、7.59亿元及33.51亿元。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的半年内,旷视亏损52亿元,而上年同期仅亏损7.29亿元。

旷视科技在招股书中对此解释称,亏损主要是由于旷视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变动及持续的研发投资。

上半年亏损的52亿元中,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变动导致的亏损就高达51亿元。公允价值变动,即“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只是财务准则带来的报表损益,是非现金科目的调整,无现金流出,并不表现真实的业务情况。

撇开旷视管理层认为不能反映经营表现的项目的影响,旷视在2016年至2018年的经调整净利润分别是-9200万元、-1.42亿、3270万元。

独立中概股分析师陈海宁表示,科技公司在IPO前会采用可转换优先股方案进行大量融资。相较于发行普通股或者债券融资,采用优先股方案给了投资者更多的选择空间,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当企业经营状况较好时,投资者可以选择将持有的优先股转换成普通股,如果企业经营不达预期,优先股股东可以优先享受红利分配或者财产处置的权利。

优先股在转换成普通股之前,计入对股东的负债。旷视科技在上市前已完成多轮大额融资,估值也水涨船高,对应的优先股价值越来越大,反映在会计报表里就是公司对股东的负债也就越来越大。而实际上旷视科技并没有产生实际的亏损。

在研发开支方面,旷视科技研发开支占成本及开支总额的大部分。研发开支主要包括:员工福利开支、专项研发开支、租金及公用设施费用及带宽开支。2016年至2018年分别占总收入的115.3%、65.6%及43%。

对此,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资本是追逐利益的,更关注上市企业的市场化运作和赚钱能力。当前旷视科技的高研发投入,带来的经济效应并不明显,预计难以得到资本的持续青睐。

易观AI市场分析师何文倩向蓝鲸TMT记者表示:“对目前的人工智能企业来说,成本占比最大的一为人才,二为产业链上游的芯片等硬件成本。人工智能产业目前处于培育期,人才以及配套的教育相对滞后,供不应求带来AI人才的高薪酬和企业的高成本。同时,目前AI落地以项目制/定制化为主,规模化不足,这带来AI企业普遍不具有对上游硬件厂商的议价权。对于头部AI企业来说,由以项目制为主,转向‘聚焦主流需求打磨解决方案+平台开发者满足长尾需求’,一方面规模化需求提升议价权,另外一方面,丰富AI产业生态,可能更容易跑出可行的盈利模型。”

商业化进程加速,人工智能技术落地仍面临困难

“旷视始终认为,只有商业应用的成功,才能为技术创新提供充足的后备动力。”旷视科技创始人印奇在内部信中说道。

其实,2015年之后,旷视便开始了它的商业化之路。旷视科技引起业界关注始于2016年与蚂蚁金服的合作,支持其推出的扫脸支付的应用场景,这也让旷视科技的人脸识别从技术走向商业落地。此外,其还开始为美图秀秀提供人脸检测并成为长期合作伙伴。

当前旷视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三大部分,个人物联网、城市物联网以及供应链物联网。个人物联网业务主要包括Face ID及Face++开放平台等其他SaaS解決方案以及智能手机等个人设备解决方案;城市物联网主要为通过算法软件及人工智能赋能的传感器,将城市空间数字化;供应链物联网主要包括智慧物流解決方案和智慧零售解決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其商业化进程正在加速,三大业务均有增长;其中城市物联网业务增长较为明显,从2016年的1865万元增长到2018年的10.57亿元,增长超过50倍,业务范围覆盖了112个城市。

灼识咨询报告称,按2018年收入计算,旷视科技在云端人脸识别身份验证解决方案市场逾60%的份额。2018年在中国制造生产的配备身份验证功能的安卓智能手机中,超过70%使用了旷视科技提供的基于人脸识别的设备解锁解决方案,小米、OPPO、vivo均是其重要客户。

在这些收入中,2018年以及2019年上半年,旷视科技的前20大客户分別贡献总收入的44.7%及57.1%。这些客户包括金融科技公司、 银行、智能手机公司、第三方系统集成商、政府机构、物业管理者、物流公司等。

中国新三板投资联盟创始人许小恒向蓝鲸TMT记者表示:“旷视目前自身落地应用尚未大面积形成,对于旷视科技来说,如何能够获得规模化收入尤为重要,这样才会真正获得资本青睐。但如果谁能先于对手完成上市,一定会在行业内确立更高的行业知名度掌握足够的市场话语权。所以,关于上市之争,谁能拿下人工智能领域第一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行业层面看,人工智能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科技、制造业等业界巨头布局的深入,应用场景不断扩展。从市场规模来看,自2015年开始,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逐年攀升;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约为238.2亿元,增长率达到56.6%。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在人工智能的市场规模将接近500亿元。

然而,人工智能技术落地目前仍面临困难。在何文倩看来,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存在的瓶颈之一是市场缺乏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正确认识和商业价值认可。目前AI商业落地主要集中在赋予机器拥有感知能力,包括视觉和听觉,这将人们从大量重复、标准化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而目前行业过于乐观地宣传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替代作用及创造性,为人工智能实际价值的落地和商业认可设置了阻碍。

何文倩对记者表示:“在人工智能落地早期,各大AI厂商着力于通用人工智能及时的研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往往由于模型训练集与实际场景的不匹配而影响最终效果,这也带来了市场对人工智能价值的质疑。在实际落地过程中,用户体验是第一要义,将高匹配度的行业数据与算法模型进行匹配,才能为用户、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及服务。”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京财时报(www.jingcsb.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热文推荐

首页 | 新闻 | 财经 | 房产 | 娱乐 | 旅游 | 时尚 | 生活 | 科技 | 健康 | 汽车 | 教育 | 今日北京 | 电子报

Copyright © 2008-2016 备案号:京ICP备09109218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9084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20080118
关于同意京财时报设立互联网站并提供新闻信息服务的批复

友情链接: 大粤日报 时尚周刊 京晨晚报 投资观察界 新讯网 西北商报网 万亿财富网 中国投资界 新尧网 中国证券期货 广东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