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9日,由上海报业集团指导,蓝鲸财经、蓝鲸浑水主办,界面新闻、财联社、摩尔金融协办,上海自媒体联盟特约支持的第三届蓝鲸财经新媒体峰会在北京三里屯洲际酒店隆重召开。
本届峰会汇聚新媒体投资、内容创作、短视频、小程序、流量增长五大领域的核心人物,融合主题演讲、互动研讨、圆桌论坛等多种形式,共同探讨内容行业趋势、内容创业公司的投资价值,以及小程序、vlog、社交电商等风口。同时,峰会将展望新媒体领域的未来,并现场颁发新媒体行业奖项。
无码科技创始人冯大辉在大会上发表演讲称,网络暴力不只是在国内的互联网,在整个网络世界、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巨大的影响,对很多人产生了无可挽回的伤害,它是一个全球化的问题。
他指出,网络暴力的受害者可能是每一个人,包括但不限于社会热点事件当事人、明星、公众人物等。他认为,在网络暴力中,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需要共建一个和谐的互联网环境。
在谈及规避网络暴力的方法时,冯大辉称,前提条件是不要刺激和冒犯别人,尤其不要在自己的公众号或微博内针对别人的留言去反驳。如果不用这种方式,最好就选择不发言,选择做一个潜水的人可能会更安全。
最后他强调,期待中国的互联网能更加和谐一些,少一些网络暴力。
以下为演讲内容:
大家下午好,我的主题看起来有点奇怪,和前面嘉宾的风格相去甚远,前面讲的都是怎么赚钱怎么投资,是未来的方向,我讲的是跟大多数做内容的朋友都有关系。先做个简单调查,在座有哪些做自媒体的被骂过的?你们在网上被骂被喷过的举手,骂过别人的能举手吗?居然也有,还可以,比较诚实,比我想得少多了,可能在座各位在这件事情上没吃过亏。
过去两年,每年我都要被别人狠狠骂一次,给我起底、丑化,对我进行各种各样的攻击,一度让我以为我是个无可救药的坏蛋,已经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我经常要反思自己到底干了哪些坏事,可能会找个本子把自己做的坏事列下来,列来列去发现不是很多,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会招来那么多的恶意。然后去研究了一下关于网络暴力的背景、现状和可能发生的问题,在这里跟大家简单分享一下。
在座的大多数朋友应该都知道网络暴力是什么,我们也不需要对它做很详细的解释。这个现象不只是在国内的互联网,在整个网络世界、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巨大的影响,对很多人产生了无可挽回的伤害,它是一个全球化的问题。
谁是网络暴力的受害者?我自身是长期的网络暴力的受害者,还有很多人在社会事件中本身已经是受害人,但是在网络事件发酵之后他会被再次伤害。其中一个例子是前段时间杭州有一个9岁女童走失,后面发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最后这个女童在一个地方失去了生命。很多人会把矛头指向她的父母,我看到有不少媒体,尤其是有影响力的媒体自以为是地写了一大堆,声称这个父亲要怎么样,把人一家子臭骂,每个人都带着巨大无比的正义。那对父母完全是受害者,我不知道那些人为什么会把矛头指向受害者,带动那么多人把情绪宣泄在他们根本不认识的人身上。其中一个原因是为了流量,还有一些他们真的以为自己是正义的代言人。
几乎所有的明星都是网络暴力的受害者,很多公众人物的话会被曲解、歪曲,会被别有用心地拆解出来在一个场合下放大,让大家对这些人形成敌意。在座的公众号作者、微博博主、一些愿意发声的人,网络的喷子、键盘侠把他们骂得全部闭嘴滚蛋,从网络世界里消失。
受害者可能是我们每个人,可能是无意中成为目标的人,有些人莫名其妙的就成了一个受害者。我前两天看到日本的一个政治人物在政治活动中无意间被人拍了他戴了手表,很多日本的键盘侠说你为什么不能低调一点,为什么戴一个金的手表在那里炫耀,日本的文化不是这样,还好这个政治人物很机智,他说表带是竹子的,根本不是金表。这种事情在我们身边的互联网几乎每天都会碰到。
网络暴力的施暴者,在座大多数人都做过施暴者的角色,有一些你们可能忘记了,还有一些可能是你们出于一些目的、操作性的手法做过这样的事情。我们看到那么多喷子,我们知道键盘侠、匿名者、吃瓜群众、正义的网民都担任过这样的角色,无意中的、有意中的每天都在发生,大多数人不会知道你做的事情会给其他人带来哪些伤害和困扰,除非有一天你变成受害者才会感同身受,才会知道别人对你的误解和恶意的揣度原来是这个样子。
这些常见的方法,我相信一些做内容的、经常在网络上活动的朋友都是比较熟悉。比如持续的骂一些人,曾经有一个企业家原来也是公众人物,他自己创业做手机,做手机经常引起一些争议性的话题,在一个著名的网络社区上,他常年成为一个目标被别人诋毁、黑、嘲讽,人们在那个上面把他形容成孔乙己一般的人物,他不知道为什么在那个上面会成为这样的目标。有人比较恨我,把我的头像P成遗像的图发在著名的社交媒体知乎上面,我的朋友为此非常愤怒,这种手法我已经看过好几次了。
值得一提的是匿名诽谤,因为匿名的成本很低,如果要找出这个人是谁又比较难,于是很多人觉得自己有了一层盔甲掩护,那就可以在后面扔炸弹,向厕所里扔石头,反正别人抓不到他,他就可以这样去做。
之所以互联网是这个样子,其实有一定的根源,因为五到十年前整个世界的互联网上还是一片温情的,即使大家吵吵架骂骂人但是也有一些边界。但慢慢的这个边界就模糊了,有很多复杂的原因,完全的背景会有学者研究者继续分析总结,我在这里总结了几个我观察到的。其中一个是人性就是那个样子,恶的平庸性,有人说是平庸之恶,一个著名的学者提出的理论。在现在的中外互联网上可以说是非常精准的,尽管恶的平庸性有很大的争议,有人怀疑有人争论,但我认为依然恰当。
另外是整个社会思潮的变迁,那些年轻人的想法我们已经不大能了解了,我们已经不大能理解他们做事情的出发点、那些争议、那些情绪、那些可能影响他们主观性的东西究竟来自于哪里,还有很多媒体在后面引导、刺激、带动、暗示。关于社会思潮的变化,我们又不能把它说得太细,它跟政治和整个大的背景有关系。还有一些是匿名带来的影响,如果我们能够更多的允许匿名,那网络暴力就会更多,如果我们完全制止匿名,它又涉及到另外一个话题,就是我们有没有发声的权利,有没有可以自我表达主张的能力,这就变得很复杂。有些人说我的网站是公正的,我应该允许一些人去发表,他们戴着面具和伪装或不公开自己身份的情况下表达,这就变成了一个双刃剑,究竟哪边会伤害到哪些人,它是需要权衡的。
破窗效应,在座这么多人,如果有个人拿起石头说可以朝哪个地方打,那很多人会效仿。如果可以匿名无端揭发某个人的话,某个高校老师在课堂上发表了不当言论,我们可以拿魏武挥来说,如果魏武挥老师在某个地方不恰当的表达被某个学生抓到了,学生说匿名举报他吧,匿名举报或许有奖励。或许他就是看这个老师不顺眼,为什么魏老师可以这么潇洒的跑来跑去,作为一个老师他很不及格,我要举报他、我要投诉他,我要去背后抹黑他,这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就会引发一场控制不住的无法制止的网络效果。
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他,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个表述。我们每个人都有问题,我们每个人做得不如别人好,但是在中文的网络环境里,这种表述是没有用的。有的人会说我是有问题,但是我就要做这种恶事,你管得着吗?这样的言论很多人心里没有敬畏感,他们就要这样做,你是somebody,我是nobody,你看不到我,我就是一个无名小卒,我看着你比较烦人、比较引人注目。
怎么在这场斗争中侥幸存活下来呢?还是有一些基本的求生办法,我建议大家,规避网络暴力的前提条件是你不要刺激别人、不要冒犯别人。我们在朋友圈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公众号写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在微博上说,甚至在这个场合下表达一些可能会让别人忌讳的内容,也可能会冒犯某些人,可能会得罪或者激怒某些人,尤其不要在自己的公众号或微博下面针对别人的留言去反驳,这是我的亲身经历。一个读者默认你发的所有内容是针对他的,而不是针对其他人的,在微博上假设有10万人关注你,你说的某个内容只是针对几个人,有些人不太爽想反驳你,发了一条微博针对他们几个人写的,但是旁观者围观的人会觉得你为什么这样说呢,你这不是在骂我们吗,大家群起而攻之,就会对你产生进一步的恶性互动。
如果不是用这种方式的话,最好就选择不发言,选择做一个潜水的人可能会更安全。今天大多数有自己观点的人、有想法的人已经选择了这样的方式,他们不再发声了。几年前还说公共知识分子,现在中国还有知识分子吗?谁还在为公共事件发表言论?其实没有。少说一些政治不正确的话,比如你是个自由工作者,原来有些公司讨论996的话题,为什么会有996呢?这不是在剥削别人吗?如果你有不一样的观点,最好不要在公开场合表达,你表达就变成唱反调的人,就变成了讽刺大家的人、跟大家背道而驰的人。
因为我讨论了几句关于996的话题,写了篇文章说了几句话,在网络上被称为公贼,这让我非常惊讶。我说以前只有大人物才能享受到这样的称号,想不到几十年之后我居然能得到这样一个称号。总之避免成为目标,哪怕你穿得吸引人、打扮吸引人,你的言行成为别人的目标被别人注意到,你早晚会成为一个网络暴力的受害者。实在不行的话,内心再强大一点,就忍一忍,别人打你就忍住。
期待中国互联网能更加和谐一些,少一些互相的喷来喷去、骂来骂去,稍稍改变一点别人对我的印象,可能别人觉得我整天喷别人、骂别人、指指点点,其实我自己经历的互联网不是这个样子。
剩下的是一点参考信息,前面说的从这个地方可以找到更多的出处,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