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古法制造传习之旅》今天下午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正式收官。从无到有,历经了整整一年零一个月的时间。在景德镇拜师学艺的过程,让选手们经受了一次传统文化和匠人精神的沐浴洗礼。
用古法还原传统文化
《天工开物——古法制造传习之旅》将镜头对准景德镇的五位普通传统制瓷匠人,展现老匠人们精湛娴熟的古法技艺,展现他们对待传统瓷器的信念与坚持。节目中,古法即是“顺应自然”,是古人用以应对生存及生活的智慧方法,它体贴自然,尊重自然,也敬畏自然。因而古法,就意味着需要时间来慢慢成就,因为这就是自然的规律。
第三季的第一期节目,师傅们提出分组比赛来验收大家的前期成果。在拉坯比赛中,“水哥”拉坯的杯子直径长短不一,而洪师傅的杯子直径、高度每只都完全一样。仅仅是几厘米的差距,就显现出师傅们的匠人精神。选手“水哥”王昱珩对此有所感悟。他说,匠人是孤独的。有的学徒可能三年到五年都掌握不了真正的要领。只有耐得住寂寞,一日复一日勤加练习,才可能达到精准的效果。
为了助力选手们顺利感悟传统匠心,顺利完成斗彩鸡缸杯,《天工开物》首次汇集了来自明清四朝的八只斗彩鸡缸杯真品同时公开亮相。明成化、清康熙、清雍正、清乾隆,古代四朝真品八只,历史上如此多不同样貌的鸡缸杯真品,荟萃一堂近百年来也属首次。每只鸡缸杯都是独一无二,都承载着一批匠人的诚心诚意。成化斗彩鸡缸杯是汉族传统陶瓷中的艺术珍品,属于明代成化皇帝的御用酒杯。鸡缸杯的图案代表着“吉祥”,杯的形状似缸,上面画了两组共十只鸡。每只鸡之间的关系、神态相相呼应。选手们看到古迹真品上的青花图案,笔触松弛、奔放,结构简单却又准确,与现代仿烧的画法迥然不同。这种时光与工艺共同散发的美感,深深地震撼了他们,也让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更添一份敬意。
用古法烧制斗彩鸡缸杯的最后一步是用红炉来烧制斗彩,但红炉早已在景德镇失传半个多世纪。选手们在老师傅们的协助下,搭建了一个红炉。见证红炉六十年来第一炉开启的重要时刻,选手们都激动不已。红炉烧制出的斗彩颜色特别温润,“那个绿就像翡翠一样。”这是用电炉烧制难以比拟的特色。古法红炉烧制展示了前人的智慧,展示了传统文化的极大魅力。
纪录学习古法制瓷技艺的过程背后,是《天工开物》展示新时代奋斗路上匠人精神的现实意义。
用双手感悟匠心
《天工开物——古法制造传习之旅》将镜头聚焦拜师学艺的五位普通年轻人,展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观照,展示他们对于传统工艺的理解与传承。
匠人精神是“择一事而终其一生”。制泥师傅王国栋,除了零下结冰,无论严寒酷暑,都要光脚踩泥,至今已经27年。拉坯师傅洪跃珠,15岁开始学习手工拉坯,至今已有43年。上釉师傅李国庆曾患胃癌晚期,手术恢复后坚持抱着病躯工作,从业已经近40年。他说,我的这条命是多出来的,为什么不做点喜欢的事呢?青花师傅汪霞,19岁学习画瓷,至今工作已22年。填彩师傅张中闻,因长期坐着绘彩,每天工作十余小时以上,落下脊柱疾病,终生行走不便。但他仍然没有放弃手艺,至今从业41年。
直到现在,他们还坚守在这一行,坚持这种辛苦的手艺人生活,因为对这门手艺有了真正的感情。他们上要对得起祖师、师父,对得起他们传下来的这门手艺,下要对得起这个行业和他们自己心中的工艺标准。他们爱它,因而只要还有一口饭吃,他们就愿意守住它,精益求精,生死相随。这是匠心。
学习画瓷的陈芳竹曾学了7年京剧,最终却放弃京剧转行了。她来节目组起初抱的是玩的心态。但10天的学习后,她真的被触动了。她说,她感到当今年轻人最大的缺点也许就是容易放弃,不坚持,这或许就是欠缺匠人精神。无论你想做什么,想要成器,就必须从基础打起,踏踏实实着手训练,再一步一脚印走向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