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国新闻社主办、中国侨网承办的“2017全球华侨华人年度评选”颁奖典礼落下帷幕,“2017全球华侨华人十大新闻”、“2017全球华侨华人新闻人物”评选结果同步揭晓。
颁奖典礼现场。中新网 富宇 摄
即日起,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将陆续推出“新闻人物”专访。
2017全球华侨华人新闻人物|“集体归国”的八位哈佛博士后
颁奖词
作别哈佛,
他们回归故土,
从新开始;
依托科学岛“强磁场”,
他们用个人所学,
诠释出家国担当。
他们归来,
既是中国发展的印证,
更为中国发展注入新动能。
作为“集体归国”的哈佛大学博士后代表,王俊峰接受了中新社记者专访。
归国哈佛博士后王俊峰:怀“赤子之心” 做极致科研
真正做科研的人,气质大多是相似的。
在与王俊峰交流期间,中新社记者不禁想到“赤子情怀”一词。从不愿把“爱国”放在嘴边,却无时无刻不用踏踏实实的态度和行动,用心书写手上的答卷。
近日,“集体归国”的8位哈佛大学博士后王俊峰、刘青松、刘静、王文超、张欣、张钠、林文楚、任涛入选“2017全球华侨华人新闻人物”。
作为“集体”成员之一,王俊峰接受了中新社记者专访。
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所长张春旺(右)为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副主任王俊峰(左)颁奖。中新网记者 李卿 摄
在他们8位中,王俊峰是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2009年8月,王俊峰离开哈佛,携家人来到合肥蜀山湖畔的“科学岛”,从此开始了他的“岛民生活”。
合肥“科学岛”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所在地。王俊峰说,之所以选择“科学岛”,不仅因为那里三面环水、环境优美,更重要的因素是那里科研氛围浓厚,“中科院的研究机构有自己独特的科研氛围,踏踏实实做科研、注重团结合作,这是一种传承。尤其是做科学装置项目,更需如此。”
事实上,当时“科学岛”上的强磁场科学实验装置刚刚建立,科研条件尚不能与哈佛大学医学院相比。“但在国外做得再好,也只是用别人的平台,回来是为集体奋斗。而且当时,中国各方面发展已经很快,也正因为刚起步,才像一张白纸一样,任由我们描绘。”王俊峰说。
颁奖典礼现场,王俊峰发表感言。
有这一想法的,不只是王俊峰自己。据他介绍,8位博士后平时交流很多,“其实当时,大家都看到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都动了回国的念头,只是在观望或找合适的去处,我也是为他们探探路”。
后来,在王俊峰的带动下,其余7位相继回国。王俊峰、张钠研究结构生物学;张欣研究磁生物效应;林文楚研究动物模型;刘青松、刘静、王文超、任涛研究肿瘤药物。8人回归意味着一条依托强磁场科学装置与技术,开展以重大疾病为导向的多学科交叉研究网络的“学术链”完成组合。
王文超、张欣、张钠、王俊峰、刘青松、刘静、林文楚、任涛(从左至右)在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8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郭晨摄
在他们的默契合作下,“科学岛”强磁场科学中心的“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于2017年9月通过国家验收,使中国成为继美国、法国、荷兰、日本之后第五个拥有稳态强磁场的国家。王俊峰感慨,“这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
这群“强磁场人”最关注两大方面问题:一是利用强磁场科学实验装置研究肿瘤,包括肿瘤监测、治疗机制以及药物研发等;二是磁生物学研究,研究磁场对人体、生物体的影响机制。
下一步,他们想打造下一代强磁场研究平台:强磁光。王俊峰说,“目前,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强磁光,它要比‘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的应用范围更广。”
科研要造福人类,科研成果的转化就至关重要。目前,团队已经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肿瘤细胞库、研制出治疗糖尿病的新型药物,“我们也希望通过科研成果转化,帮助更多人,同时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8人回国,受到大家关注,有些出乎王俊峰的意料。“那些早年回国的科学家才了不起,他们的回归、他们的科学成就更值得宣传;现在中国发展条件好了,回国做科研也不是很有挑战性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