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倒闭潮,让一年前的资本宠儿乱成一锅粥。互联网或者创投圈,竞争败局并不鲜见,比如团购市场的“千团大战”,上门O2O集体阵亡的一地鸡毛……说到底,共享单车让人坐立不安,就是沾了“押金难退”这样刺目的字眼。
在线退款、电话催促、上门讨债,为了100-300元不等的押金,用户想尽办法却又无可奈何。无论是酷骑单车、小蓝单车还是小鸣单车,押金难退都与企业经营困境扯上了关系。这看似顺理成章:企业困境导致产品体验不畅-用户紧张就想退回押金-企业资金运转压力陡增-押金退款成了难题。
心烦意乱倒不怕,怕就怕逻辑也跟着乱,事实上,押金和企业经营困境本身“一毛钱关系也没有”。
让我们回到押金的释义本身,在共享单车行业,企业在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同时,为了减少产品非正常损耗,比如人为损坏、偷盗等,会收取用户一定资金。这本身是个信用措施,更准确地说,是用户的信用背书,以最大限度规避用户失信。
可笑的是,在共享单车企业行将就木之际,押金问题反转过来,成了企业信用的污点。有句话不假,经营状况参差是能力问题,现代企业制度追究有限责任,创业者有机会东山再起;但押金难退绝对就是信用问题,犯错的企业无不跌破了道德底线,很难想象这些人还能重获信任。
因为,押金无论从法律和情理上,都应当与企业自有资金严格隔离。即便物权法赋予了企业通过押金获取收益的权利,但用户仍然掌握押金“履约退还”的根本权益。
说到底,撞上“押金难退”的企业都是撒了谎,他们当初口口声声与银行签订协议,押金“专款专存、随退随还”,但也无法掩盖民生银行打脸酷骑单车“没有实质业务合作”这样的事实。
残酷的现实在于,企业并非不想退押金,实在是无钱可退,因为他们已经违背了诺言,将押金挪作了他用。
所以,仍然拿经营问题混淆视听的企业,不值得任何同情。押金难退,无关经营,只是个道德问题。
那么,问题如何解决,毕竟远水扑不灭近火,在共享经济的经验教训之后,尽快健全法律法规至关重要。目前来看,所谓的押金“专门账户”多数都是一个存款账户,银行根本无权过问企业调度权,也没有类似于金融领域备付金的第三方监管。
当然,也有产业链企业提出了消灭押金,信用的问题用“信用创新产品”解决,比如芝麻信用打造的芝麻信用分“免押金”合作。
无论哪种尝试,都需要健全一个用户、企业、第三方(政府或机构)权责分明的监督体系,让信用赏罚分明,才不至于出现“押金难退”这样的可笑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