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能源车市场的壮大,让充电桩这门生意成为了不少相关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5月17日,北京市城管委组织北京市场占有率排名前四位的国家电网北京电力公司、普天新能源、北汽特来电、星星充电与北京商报记者一起,共同就北京公共充电桩建设运营方面存在的问题等召开讨论会,共议解决方案和未来行业的良性发展思路。而记者在对上述4家企业负责人以及多位行业人士采访后发现,目前,北京约2万个公共充电桩市场上共有40-50家企业,而“四巨头”则瓜分了七成以上市场份额。随着企业单纯追求建设数量的时代逐渐过去,多家企业都表示,北京的公共充电桩已经进入了理性投资周期,不少企业都开始谋划起增值服务等发展新思路,逐步摆脱对补贴的高度依赖。
充电桩告别“以量制胜”
“截至4月底,北京累计建成约12.7万个充电桩。其中社会公用领域建成约2000处、2万个。”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加油汽电处工作人员介绍, 目前,北京已经形成了三环范围内服务半径2公里、四环范围内服务半径2公里、五环范围内服务半径3公里和六环范围内平均服务半径5公里的公用充电网络,社会公用充电桩与个人电动汽车的比约为1:6。
而具体到市场格局的划分,上述工作人员透露,目前,北京至少70%的公共充电桩都掌握在国家电网北京市电力公司、普天新能源、北汽特来电、星星充电4家企业手中。“截至去年底,国家电网北京市电力在北京共拥有7200个公共充电桩,占据了全市35%的市场份额。”国家电网北京市电力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
而目前,普天新能源在北京约有2000个公共充电桩,年充电量在1000万度左右;星星充电则已经在北京累计投运了3300个公共充电桩,分布在180个场地中,覆盖北京所有区。此外,北汽特来电(北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运营部副总监杨明华介绍,现阶段,北汽特来电在北京共建设了5000多个充电桩。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上述4家企业介绍,目前它们在京投建的公共充电桩,分布颇为“相似”,有企业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由于朝阳、海淀、丰台、东城和西城区等几个城区有大部分面积都在五环内,而且这些区域人流、车流量集中,写字楼、商业综合体等公共设施密布,对于公共充电桩需求旺盛,所以也成为了各家企业的布局重点。不过,这4家企业中也有不止一家将现阶段及未来的投建重心放到了通州、顺义等潜在需求“可观”的区域。还有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北京的公共充电桩确实存在城市中心区与郊区分布密度相差较大的情况,而平均服务半径相对较小的也基本都是各家企业侧重投放的区,“北京核心区比如王府井东方广场附近甚至出现了一处公共充电站点同时存在4-5家企业投放充电桩的情况”。
然而,在多家企业负责人看来,目前,北京公共充电桩建设速度已与前几年出现了较大变化,各家企业都不再盲目地追求数量、占场地,而是开始有意识地收缩新增规模,强化新建桩的市场针对性。市城管委加油汽电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北京市场上主要的充电桩运营企业大多是2014-2015年入局的,因此,在2014-2016年上半年,这些企业普遍在京大量建设充电桩,每年全市新增桩数能达到7000-8000个,而去年,这一数字几近减半,北京全年新建公共充电桩为3037个。
“初期,确实有部分充电桩在建设时缺少规划,造成了建后使用率相对较低的情况。”星星充电运营总监唐晓猛介绍, “星星在进入北京市场初期,将私家新能源车定为主要服务对象,然而,在后期调研中我们发现,人们在驾驶私家新能源车出行时,一般不会选择单程超过100公里的路线,然而,我们最初却在一些距离市中心100公里以上的位置建设了公共充电桩,造成这些区域的桩闲置率相对较高”。
低使用率背后的盈利困局
在采访中,各家充电桩企业都明确表示,目前在北京,公共充电桩使用率不高的情况还是比较普遍的。也正因如此,不少企业都必须面临近期难以盈利的局面。
有业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现在企业购买一个交流充电桩需要数千元,安装工程费少则几千,多则几万元,如果是直流充电桩,成本则在6万元/个以上。有知情人士直言,目前北京有部分已经实现盈利的充电桩企业,基本都不是单纯提供充电桩运营服务,其中有的是在企业内部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依靠其他环节弥补这部分的亏损,“比如,有些充电桩企业还覆盖了充电桩生产环节,还有的会为4S店提供增值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