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财时报

悲剧重复!滴滴3年15起性侵 逝去的生命岂是道歉能挽回?

http://www.jingcsb.com/ 来源:京财时报 发布时间:2018-08-27 17:00:09

原标题:悲剧重复!滴滴3年15起性侵 逝去的生命岂是道歉能挽回?

“温州女孩乘滴滴顺风车遇害案”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现代快报记者梳理了近3年来中国裁判文书网的相关案件,发现涉及滴滴司机的相关刑事案件有数十起,其中性侵案件15起,最小的受害女孩只有10岁。现代快报记者从裁判文书网上查找了和“滴滴司机”相关的刑事案件,发现近三年来有数十件,其中性侵案件15起,最小受害者年仅10岁。

2017年7月8日12点45分,滴滴快车驾驶员赵某接单后,在成都市天府新区某小区附近,接乘客小媛(化名)上车。赵某明知小媛是幼女,竟以言语挑逗和给予金钱的方式,抚摸小媛的手臂、大腿以及私密部位,引诱她发生性关系。后来见小媛一直抵抗,赵某停止了进一步侵害,将她送至目的地。当天下午3点左右,小媛在母亲的陪同下报警。

成都市双流区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赵某当时已着手实行犯罪,可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得逞,系犯罪未遂。同年12月4日,法院一审判决,赵某犯强奸罪获刑2年半。赵某认为量刑过重,提出上诉。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赵某构成强奸罪,但他在有条件继续实施犯罪的情况下,主动放弃犯罪,系犯罪中止。

于是,2018年3月29日,成都中院撤销了一审判决,改判赵某有期徒刑2年。在记者查询到的15起滴滴司机性侵案中,有5起案件很相似,都是受害者在打车过程中结识了司机,互留了电话和微信,然后被司机约出来,结果遭遇性侵。2016年7月12日,哈尔滨男子孙某在跑单的过程中结识了21岁的姑娘小李(化姓),二人互加了微信。当晚,孙某邀小李玩“密室逃脱”。次日11点,孙某把小李骗到某“密室逃脱”店的一工作间里,强行发生了两次性关系。2016年11月18日,哈尔滨市道里区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孙某因犯强奸罪,获刑7年。

2017年9月17日,重庆男子傅某在跑单时认识了女乘客小刘(化姓),他“搭讪”了一路,并互相留了电话号码。次日22点,傅某突然接到小刘的电话,立即开车送她去找男朋友,但没找到。傅某后来带她去朋友家休息。小刘察觉到傅某有不轨企图后想要回家。谁知傅某刚把小刘带上车,就想强行发生性关系。小刘拼命抵抗,傅某把朋友叫下来,说要一起“调教”小刘,庆幸的是这位朋友拒绝了,并劝说傅某收手。后来,小刘乘机逃离了现场,前往公安机关报案。2017年12月29日,因犯强奸罪,傅某被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3个月。

有网友表示,滴滴公司在温州女孩遇害事件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没有做好全面的安全整改工作前,大家应该卸载滴滴软件。还有网友说,应该对滴滴公司重罚,要将其罚得倾家荡产。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高级合秋人严国亚律师表示,遇害女孩赵某是通过滴滴平台上了顺风车,赵某是一名消费者,平台有义务保障其安全,赵某与平台之间应视为一种合同关系。因为赵某不认识司机,而是平台将司机推荐给她。严国亚表示,从法律上讲,权利、义务是统一的,“不能光享受权利,没有义务。”

拿滴滴公司来说,公司从顺风车业务中获利,就应该承担必要的义务,提供相应的服务,该公司对于车辆、司机是怎么管理的,公司做了什么,还有什么工作做得不到位,从目前的情况看,滴滴公司做得不到位,这与其享有的权利是不一致的。有网友认为,应重罚滴滴,或向滴滴巨额索赔。对此严国亚认为,从法律上来说,涉事司机钟某当然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但滴滴公司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从目前报道的情况看,被害人赵某的家属完全可以直接起诉滴滴公司,让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另外,律师建议,滴滴要尽快跟有关部门建立应急机制,应和政府管理部门,如公安、交管、交通等部门建立迅速的沟通平台,通过这种平台能够避免通过一线人员冗长地、频繁地向上级汇报的流程,及时救助。

是什么让“滴滴”们如此猖狂?从安全到治理 网约车都要改进

在这些事件中,我们发现了不少能做好但是没有做好的地方。比如信息共享做得很糟糕,受害者朋友多次联系滴滴平台,希望得到司机信息,未果。报警后,警方曾经两次要求滴滴方提供车辆和司机的信息,也被拒绝。交流成本太高,沟通方式又过于繁琐。

整个沟通机制和反应机制呈现出一种无序、低效、高成本的模样。以这样一种效率应对犯罪显然是有问题的。在这些问题没有解决之前,滴滴的顺风车业务已经失去了继续运营的基础。滴滴需要启动安全模式再造,以降低甚至杜绝顺风车的安全风险。

在这个安全体系中,至少应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比如事先预防的机制。此次事件的发生并非没有苗头,在该车主作案的前一天,有另一名顺风车乘客投诉其“多次要求乘客坐到前排,开到偏僻的地方,下车后司机继续跟随了一段距离”,滴滴客服承诺两小时回复但并未做到,也没有及时针对这一投诉进行调查处置。对于一个行迹可疑并已经被投诉的人,滴滴起码能做到第一时间暂停他的账号、运营资格,并在查明真相基础上作出处理。严密的把关审核虽然不能完全杜绝犯罪,但可以将风险降至最低。

更重要的还是如何打破信息的隔阂。滴滴认为,自己是在尊重个人隐私权,与警方配合需要一定的手续和时间,可滴滴想过没有,在这样的事件面前,核查本身就是一个浪费时间和解救机会的过程,滴滴需要积极与警方对接,建立网上联系平台机制,警方通过这样的机制,可以第一时间提出信息的共享,而无需通过繁琐的身份核查过程。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京财时报(www.jingcsb.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热文推荐

首页 | 新闻 | 财经 | 房产 | 娱乐 | 旅游 | 时尚 | 生活 | 科技 | 健康 | 汽车 | 教育 | 今日北京 | 电子报

Copyright © 2008-2016 备案号:京ICP备09109218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9084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20080118
关于同意京财时报设立互联网站并提供新闻信息服务的批复

友情链接: 大粤日报 时尚周刊 京晨晚报 投资观察界 新讯网 西北商报网 万亿财富网 中国投资界 新尧网 中国证券期货 广东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