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华新水泥与山南兴业水泥厂达成合作意向,成立西藏华新水泥有限公司,2005年4月更名为华新水泥(西藏)有限公司,华新水泥持股60%,兴业水泥持股40%(2009年,华新收购兴业持有的19%股权,持股增加至79%;2010年12月,兴业水泥厂被山南地区长盛公路桥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兼并)。2005年6月,华新水泥第一条生产线1000t/d投产;2010年3月,第二条2000t/d生产线投产。目前,华新水泥持有华新水泥(西藏)有限公司79%股权,山南地区长盛公路桥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持股21%(实际控制人:山南地区国资委)。
2009年,华新水泥牵头与西藏天路股份有限公司、西藏高争(集团)有限公司、西藏自治区投资有限公司及山南兴业水泥厂六家企业联合成立西藏高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2013年,西藏高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持股85%)与日喀则雪莲工业贸易公司(持股15%)合资,建设了一条带纯低温余热发电的2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于2015年投产。目前,华新水泥持有西藏高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43%股权,西藏天路股份有限公司30%(实际控制人:国盛国资控股-西藏国资委),西藏高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股10%(实际控制人:国盛国资控股-西藏国资委);西藏自治区投资有限公司10%(实际控制人:西藏财政厅);山南地区长盛公路桥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7%(实际控制人:山南国资委)。
笔者认为,华新进入西藏及与地方国资企业的合作十分成功,自第一条生产线投产到2016年,华新水泥(西藏)有限公司在西藏净赚15亿元,2016年更是高达2.79亿元,占公司不足2%的熟料产能却创造了45%的净利润,堪称奇迹,销售净利率超过38%,不由得让企业扩建之心蠢蠢欲动,计划于2018年前再投产一条生产线。
图1:华新水泥(西藏)有限公司
数据来源:华新水泥,中国水泥网,中国水泥研究院
三、祁连山:觊觎西藏已久 参与市场瓜分
祁连山生产的水泥是青藏铁路指定水泥,“祁连山”牌低碱道路水泥也曾中标拉萨机场。长期以来,公司一直觊觎西藏水泥市场。2003年4月,祁连山与西藏鑫发建设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西藏祁连山水泥粉磨有限公司,新建水泥粉磨能力30万吨,开始进军西藏。其中一期年水泥粉磨能力15万吨,于2003年间建成投产。然而由于祁连山在合资公司的持股比例较低,仅25%,公司最终决定于2008年进行剥离。2006年,祁连山通过收购重组兰州大通河水泥公司获得西藏东嘎大通河水泥粉磨有限公司26.93%的实际股权,该公司拥有粉磨产能30万吨,但是由于设备及熟料供应问题,长期处于停产状态。因而,一直以来,祁连山在西藏销售的水泥主要来自甘肃地区的红古分公司。自2012年开始,祁连山的“西藏之路”有所突破,与西藏金哈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西藏堆龙东嘎水泥厂和西藏祁连山水泥粉磨有限公司合资成立西藏中材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新建120万吨(4000t/d)水泥生产线项目,2014年引进西藏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西藏发改委)加速项目推进,预计将于2018年投产,将成为第三家在西藏拥有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水泥企业,至少将占据15%的市场份额。
四、在建将投、扩建又起 恐滑向过剩深渊
今年3月17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建材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到进一步扩大增量。除了加快在建水泥项目投产,还要推进华新、高新雪莲、昌都高争三个扩能项目。笔者认为,扩能的三个项目都属于现有两大水泥集团,增量指标内部无人会有反对意见,外部企业又可望不可及,投产后,进可分享西藏高速增长盛宴,退以西藏绝对的产能集中度为依托,可谓极大利好。笔者相信,在外部水泥流入的运输成本不出现大幅下降的情况下,西藏市场不会有太恶性的竞争,但西藏的扩能之举似乎操之过急,恐滑向过剩深渊,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